骑闻76:怀念

标签:
教育 |
周末回到老家,空闲之余,还是到小时候就常去玩耍的湾漄(yai)旁去看看。只不过,随着村子的发展,原先的湾早已经被填平了。上面盖起了一个检测机井用的小房子,周围还用水泥铺了地面,形成了一个小广场。平时,就有很多的人来这里休闲,娱乐,这个地方成了村子里的人聚集地。
今天,正直春暖花开时节,农民们都去地里干活了,这个小广场上空无一人。自己也没在这里过多逗留,径直往南走去。那是先前爷爷奶奶居住的地方,自己从小就走的习惯了。总是幻想那里或许还有人住着,但是,其实,早就空着多年了。
走到院子的跟前,就发现,院子的小木门已经坏了。那个小木门是几块木板拼接而成的,时间久了,没人照看。在风吹日晒之下,渐渐的脱落。我伸头往里看了看,发现小小的院子里,好像有人走动的痕迹。自己也抬腿迈进去,竟然如此的轻易。看来,别人也会轻松的进来的。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院子,甚至都不到二十平方米。我依然还记得先前,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发生过的一些过往。有一次,奶奶迈上一个稍高点的凳子,从上面下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下;来来往往的客人,也常常在这个院子里驻足。院子周围的墙上,钉上了几个大的钉子,挂着各式各样的农具。但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烟消云散了。
只有一间屋,屋门上有一把锁,本以为锁着呢。走近一看,居然是没锁住,稍微的用力,就拧开了。这件屋子,面积也不大,也是不到二十平方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这么大的房子,也就够他们住的了。屋子里面,放着几个鱼鳞袋子,到了跟前,才看清,原来是放的玉米骨头。这是婶婶家去济南之后,存放在这里的。除此之外,屋子里空无一物。就在爷爷奶奶健在的时候,每到周末,我总会到他们家来看看。就在这个小屋里的北面,还有一个旧式的桌子。里面存放着家用的各种东西,当时,自己感兴趣的是一本康熙字典。当时用力的看,结果还是没看懂。但到了后来,这本字典,不知道去了何处。屋子的四周,也是钉了不少的钉子。高高低低,这是爷爷用来挂东西的。屋子狭小,爷爷就充分利用了空间,用的时候,也方便,抬手就够到了。原先屋里的家什已经不知去向,但是,站立在这间小屋里,仍能回味起祖辈们在这里生活的种种。他们的年龄如果到现在的话,估计到一百多了吧。除了那些家什,屋里的现状仍然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仔细看还留下什么让我回忆起的东西的时候,在东边的墙壁上,发现了当时贴在墙上的一张莱芜日报。仔细看了看,居然是1992年的,历经三十多年的岁月,报纸依然发黄,还是紧紧的贴在墙上。这张报纸是屋子刚刚盖好之后,爷爷贴上的,是防止睡觉的时候,被子挨近墙,弄的不干净。那时,叔叔是老师,手里恰好有许多的报纸。
环顾这件小屋的四周,窗户,墙壁,屋顶,甚至连墙上的钉子,都还是三十年前的模样。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眨眼之间,已是物是人非。待在屋里,驻足了良久,回忆了良久。最后,等我关上门,走出这个院子的时候,这段回忆,也就关上了。人,就是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发展。我们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祖辈们生活的时代,人民还不够富裕,各方面都还比较的落后。现代,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无论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对先辈们最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