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请家堂
(2023-01-27 21:48:06)
标签:
教育 |
大年初二下午,又是鞭炮声阵阵,烟花炮震天响,但这不是迎接开工的鞭炮声,而是本地送家堂放的鞭炮声。
请家堂、送家堂是本地过年的风俗之一。只不过,年轻人会的人越来越少,年纪大的人还懂得,再不记忆一下,或许,下去几年,很多人就忘了是个什么情况了。
年三十的下午,本家的一个兄弟从城里回来,就开始张罗着请家堂的事情了。自己也不大熟悉,跟着他,算是学习了一次。先是找出去年请家堂的时候,用过的一些物品,看看全还是不全?再去叔的家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把一张画钉在墙上。当然,有的人家也可能不用这幅画,什么也不用挂。接下来就是找几张火纸,写上先人的名讳。这个地方,算是学习到了一些称呼的方法,涨了一些知识。从上三代宗亲写到最近的人,算是费了些时间。然后,把这几张纸插在一个秸秆做的架子上,就组成了牌位,放在桌子上面,也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摆上酒盅,茶碗,几个菜,香炉等,这样一个简单的家堂就完成了。摆完之后再看,一种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再等一会儿,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在长辈的带领下,三五个人,点上几炷香,在楼外,面朝东北方向,作了几个揖,算是将先人请回家了,然后,再把香插到香炉里。这个请家堂的仪式算是完成了,其含义是过年的时候,请先人们一起回家过年,过一个团圆年,这里的团圆,应该代指很多代的人。
随后的几天,各地的习惯不同,照看的方式也有不同。有各自忙着各自的活的,就是不管的,有专人照顾的,到了吃饭的时间,要倒水、倒酒之类的,真的是不拘形式。到了初二这天,女婿家来走亲戚的客人,还要到家堂前磕头,也是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重。午饭之后,就是送家堂的时间。各家的人,齐聚到家堂这里,带好鞭炮,火纸等。看看人到的差不多了。就到楼外面画个圆圈,把牌位子放在里面,点燃火纸,随之燃放鞭炮。表示把先人们送回去,这样这个仪式才算是彻底结束,过年之中最古老的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请家堂的过程稍有繁琐,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这个。开始转变这种方式,用另外一种更加简单,简洁的形式来纪念先人。而在现在的农村里,大多是年纪大的人从事着这个事情。社会的发展,让简单,便捷成为实用的代名词。估计,用不了几年,这个仪式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种古老的仪式,传承到现在,自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忘记祖先,不忘本,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于是,采用了一种方式来请他们过年。这种方式,是对先人的尊敬,也是对先人的纪念。过年,如此重要的时刻,应该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先人们的一步步繁衍,我们才走到了今天。
于是,在这种古老的仪式中,过去与现在,先人与今人,传统与现代,糅合在一起。凸显了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尊重。过年的仪式中,只有它算是最为朴素的,最为古老的,最为讲究的。年的特殊味道,在这个仪式中有了它独特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