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交流第二季3:我的第二次上课!
(2022-09-13 21:46:48)
标签:
教育 |
第二次上课,恰巧是在中秋节之后。为了省却来回的奔波,索性没让孩子再去幼儿园上学,请了个假,算是自己少跑了一趟。
幸亏自己对课本比较的熟悉,我无暇备课的时候,只能靠原先的经验来给学生上课了。但是,这样,也有缺点,就是课本已经出现了些许的变化。自己如果不认真看一遍课本的话,是很容易找不到问题的答案的,那样上课的话,就会出现上不下去的情况。
这次的出发事件和上次一样,提前了半个小时出发,路上开车不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就是一直在思考,像我这种有课就来,没课就不来的情况,能不能行?还能持续多久?自己算是漏网之鱼,为了弥补我的这种缺憾,只能是尽心尽力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能够记住很多的内容。从内心深处应该对得起学生,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基本要求。人们说:干教师是个良心活,大底就是这个意思吧。
自己的第一节课,还是从复习开始。分封制是一个重点,先是让学生读书,读提纲,默写,准备百分卷。没想到,学生的表现相当的不好,写错的有之,背不过的有之,简直是太简直了!明明昨天的时候,我在班级群里布置了大卡学习任务的啊,看来,是背诵的没认真背,提问的没认真提问。于是,立刻转变方式:全体起立,谁背过了谁就坐下!这样居然耗去了我一班的时间!真的是太浪费时间了!
到了第二节课,我等不起了,就批评了那些没背过的学生,让最后一节延时的时候,再来背诵。开始了下一节课的讲述。下一节课,非常的简单,就是青铜器和甲骨文。考点非常少,把主要的内容描述了之后,就让学生自己看课本。然后,就是提纲式的复习、记忆。当堂收上来批阅,错误还是有的,无论题目多么的简单。
这个时间的改变,都让我不知道是第几节课了,只是闷头往前走。算是第三节课吧,是春秋时期的纷争。这次,我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来讲的。居然发现很有必要。因为学生甚至连“动荡”这个词,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自己讲解了一番。祭祀是啥意思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老师认为十分简单的词语,结果,到了学生那里,直接不明白!看来,我的教学方式的确要改变了。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应该是老师角度。最后还是提纲式的复习,花去了我一些时间。
最后一节课,时间不多了,自己赶紧的往下说战国时期的内容。战国七雄是什么意思?如何记忆?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作用等,还要学生学会如何在课堂上标记知识点。真的是太忙碌了!或许是自己的声音不够宏亮,学生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让我很是捉急!
今天的这次上课,终于露出来了那些不太聪明的学生,背诵问题背不过的学生!自己的策略应该是先下手为强,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及时的回顾、复习学过的知识!另外,及时的提升教师的课堂能力是必要的,自己应该把知识送到学生的耳朵里,学生的学习应该更具直观性!这样的效果才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