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书笔记大岛祥誉

(2019-11-24 05:39:10)
分类: 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书笔记  大岛祥誉

简介:

   当今时代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而且变化速度飞快。据说人一天中要思考2~3万次,思考的内容就像一个旋涡,让人感到焦虑。提问,让我们将思维聚焦到正确的方向上,让大脑朝着这个方向思考,以此达到通过提问控制思维的目的。麦肯锡研究专家,麦肯锡管理咨询大岛祥誉盛行数十年的“提问式思维”。本书归纳了提问的6大好处、好的提问的4个标准、以及提升工作效率的“三部曲”等,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发现问题本质,摆脱工作烦恼,提升人生质量。

作者简介:

【日】大岛祥誉

      Senju Human Design Works公司董事长。高管培训师,组织开发与人才培训咨询师。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部,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家福库商学院MBA学位,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位。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情拓展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2002年独立创业,从事高管培训,组织改革咨询,团队建设及领导力培训等服务。著有《麦肯锡类公司入职1年的问题解决教科书》《麦肯锡的精英们如何做笔记》等书。

最重要的事情是永远不要停止提问。

               ------爱因斯坦

对你来说,目前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眼下,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

相信大家现在一定都开始在心中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了吧?

是的,此时此刻,你的大脑中正在发生着某些变化。

这就是本书想要教给大家的问题的能力。

眼下,自己最看重的事情是什么?

手头正在做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又是什么?

每天,自己忙于手头的工作,可能在翻开这本书之前,甚至都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但是,一旦打开了提问的“开关”,你就将开始去探寻-----眼下,自己最看重的事情。

前言:

越是困惑迷茫的时候,越是可以通过“提问”来改变现状

你是否遇到过这些烦恼呢?

要做的事情太多,却总是被工作缠身

看着周围总是感到十分焦虑

工作总是无法顺利地开展

无法确定具体工作的优先次序

找不到工作的动力

工作中,下属或搭挡总是不能按自己的所想行动

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烦恼

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没有获得上司的好评

想不出更好的点子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总是迟迟不能作出决定

--------

如果眼下的你正处于这种状态,那么通过提问就能够让你从迷茫的状态中走出来。

大脑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面对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应的答案。我们的大脑具有“填补空白”的功能。

提问是一种非常有力且强大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是让我们实现梦想的原动力,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什么优秀的顾问会特别注重提问】

提问的能力是人生和职场上的最强武器。

                    -------大前研一

1、取得绝佳业绩的秘密就隐藏在提问之中

越是重要的问题,在着手解决之前,越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学会提问”这件事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样的。

为什么说学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呢?因为能否提出正中要害的问题,将给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带来较大的改变。

2、在麦肯锡工作期间学会的“提问式思维“

3、你要试着进行提问

提问带来的好处,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

梳理杂乱的信息---整理信息,减轻工作上的烦恼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减少工作中的无用功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更容易催生新点子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为工作上遇到的瓶颈或思维困境找出突破口

改善人际关系---并非说服对方,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主动地采取行动

改变自我----可以帮助自己找出真正重要的或想做的事情,从而立刻付诸行动

关键点  会提问题的人=优秀的人

4、正因为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以才要经常提问

“搜索×提问“可以拓宽各种可能性

要带着问题搜索,对于搜索出来的信息也要试着自问自答:这是真的吗?到底是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

5、提问带来机遇

如果是自己很擅长的工作,其实算不上是一种机遇。真正聪明的人会想着“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将这转变成一个机遇呢?“面对棘手的工作,就必须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对待。有了这样的经验,才能让自己今后获得成长,所以,这才算是一种机遇啊。

   当面对并非自己本意的工作或事态时,往往更倾向于表现出厌烦,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的消极情绪。这种情况下,我们若在心中问一问:这是否具有一定的意义呢?能否从中学到点什么呢?像这样,简单地想一下,就能让我们接触到意料之外的某些机遇。

关键点:

提出正中要害的问题,从此让工作和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经常要挂在嘴边的问题:

1、真正的问题是什么?2、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什么是好的提问】

高质量的提问,决定了高质量的人生。

                    ------安东尼罗宾

1、 什么是“好的提问“

重要的是提出接近本质的提问。

本质,就是了解事物的根本含义。

2、 提问可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3、 问题应该只有一句话

好的提问所共通的形式:

问题只有一句话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要能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

越是简单的问题,越能激发神经元突触(脑神经细胞的联结部位)的活跃度,从而产生出此前未曾有过的想法,这被称为跳跃性思维。

好的提问的共通之处就是能够让我们跳脱出条条框框的束缚。

将焦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4、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5、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当事人的角度:那样的工作方式会让现场变得十分混乱。

普通人(同事等)的角度:如果现场变得混乱,那可就麻烦了啊。

更高(公司的上级领导等)的角度:为什么这个人要做这样的发言呢?是因为采用新的工作方式以后,他的工作会被其他人所取代吗?

即便面对同一个事物,我们也不要局限于个人的角度,可以尝试着从公司的经营者、用户、年轻女性群体、假如自己是当事人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问题,才能锻炼我们提问的能力。

6、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麦肯锡的顾问经常会向客户提出积极的问题。主要源自PMA思维模式,即“积极心态“的缩写,我的上司就一直告诉我”要经营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出解决的对策“。

“为什么会失败呢?“这是面向过去的提问。”怎么做才更好呢?“这是面向未来的提问。要想改变未来,关键就在于要面向未来提出问题。

7、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1)     询问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

(2)     面向未来的提问----寻找“原本应有的姿态“

(3)     跳脱出条条框框的束缚----以“这是真的吗拓宽可能性

(4)     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激发对方

询问事物的本质-----WhereWhyHow解决本质性的问题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Where“换句话说,就是要去探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面对未来的问题-----从期望的状态出发,提出问题

跳脱束缚的问题-----对前提条件有所质疑

8、 看似是一个问题,实则非也

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问题吗?

很多麦肯锡的顾问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想要确定所提出的问题,到底算不算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要知道,问题之中也包括了所谓的假问题。

假问题就是指那些即便没有答案也没关系的问题,或者是那种原本就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怎么思考也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所提的问题不正确,自然无法获得期望的结果。所以,请多多思考,这样的提问真的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吗?

9、 将问题记笔记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即用大脑死记硬背的方式;而另一种被称为”手续式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身体去记忆的方式。

我一直认为“笔记=脑洞“。我们记下来的内容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也就是能打开头脑中的”大门“。

下面给出了一个“提问笔记“,供大家参考:

用来解决问题的提问笔记

问题

为什么

到底

如何

10、“项目列表式“的提问笔记

   项目列表,就是将自己脑中的想法结构化,然后一条一条地写下来。在每一条的前面都加上英文符号“.“的标记,所以被称为项目列表式。也许你听到”结构化“这个词会感觉很难懂吧,其实只要将其与提问一词联系起来看,就是只能让内容更加易懂的一种归纳方式而已。

【通过提问解决工作上的烦恼】

最为重要的五个问题:我们的使用是什么?

我们的客户是谁?对客户来说,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渴望的业绩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就是经营管理的利器。

            ------彼得德鲁克

1、 所有的工作都从提问开始

通过提问可以让我们弄清:

自己头脑中的想法

工作的本质

对方的前提

2、 “提问三部曲”让你的工作不再返工

准确了解情况=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验证这一假设

3、 提问能让大脑进行最佳的运转

工作时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们的思考是在“发散”和“集中”这两种状态中反复切换的。

发散,就是指从各种不同的论点或意见出发,想出点子,扩大讨论范围的一种状态。反之,将焦点集中到某一个论点或意见上,进行深度发掘的状态,就叫作集中。

以“5W1H”的形式对工作进行提问

对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Who()

这项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呢?-----Why(为什么)

无法回避的重点内容是什么?-----What(什么)

什么时候会需要用到?-----When(何时)

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到?-----Where(何地)

如何使用?-----How(何种方式)

<</span>开辟新事业时的提问>面对未知的问题,要运用主动进攻型的提问

<</span>从零开始的思考能催生新事物>大胆地提出疑问

<</span>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对所发表意见的“前提“进行提问

<</span>为了解决问题而提问>用“问题“消灭问题的两段式提问

提问1:到底什么才是问题

(1)     准备了解情况=抓住事物的本质

(2)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提问2: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那件事真的很重要吗

“原本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要借助这样的提问来明确事态,这样才能实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根本性的问题置之不理,转而去解决一个一个的表面问题,这样肯定是于事无补的。

4、 迅速提出问题并加以验证

成功的人并非立刻行动,而是立刻提问

有一种处理工作的方法叫作“PDCA循环“。在商务人士的群体中,有很多人会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这一方法。

PDCA就是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验证)----Action(调整)“,这样的一种循环模式,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最重要的方式是在运用PDCA之前,应迅速地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验证。

【通过提问来打动自己和他人】

判断一个人,不是看他给出什么样的回答,而是看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伏尔泰

1.用提问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烦恼-----用“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打动他人

价值观的差异

为了消除给工作带来烦恼的“价值观差异“,我们需要向对方提出”有爱的提问“。

不要带有主观判断

“想成为擅于提问的人,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实际上,既不是所谓提出有效问题的技巧,也不是精通与所提问领域有关的知识,而是”要对人抱有爱“。总之,所谓的”爱“就是尊重,关注和理解对方的价值观。

2.谷歌所重视的尊重、共鸣、宽容的力量

提问这样的行为,归根结底要基于对对方的尊重、共鸣、宽容。

3.打动对方的提问原则-----“为什么不愿意做呢?“(错)-----“之所以不愿意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对)

     当我们想打动对方,劝说对方时,关键是要从中立的视角出发,拓宽相互间理解的范围,构建一个平等的关系。为此,我们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不断提前给对方下定论,而要要多提能拓宽更多可能性,能接近对方内心的“问题”。

<</span>打动对方的提问(1>用提问化解难言之隐----这件事可以拜托你吗?

<</span>打动对方的提问(2>让对方接受“苛刻”的要求----如果提前跟你说好,可以接受吗?

4.被否定时,通过提问改变现状-----这件事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机遇?

找出值得自己学习之处

<</span>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提问时要注意对场面的观察----此时此刻,大家是何感受

<</span>能提升团队实力的提问>用四个问题改变团队成员的想法

(1)     让大家发发牢骚-----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呢?

(2)     询问大家的目标-----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呢

(3)     询问大家的强项-----我们团队的强项在哪里呢

(4)     询问该如何发挥大家的强项

<</span>改变想法的练习>用“角色化”提问法改变内心的想法

通过“角色化”的方式,从另一种角色的口中说出自己很难直接说出口的话,这样能淡化原先的抗拒感,也更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5.用提问中获得的启示,激励自己

【通过提问提高人生的质量】

你希望来参加你葬礼的人,都说些什么呢?

              ------史蒂芬柯维

1. 提问带来新的思考

发现“思维的习惯”

要想让自己产生新的想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真的是这样吗?”来了解束缚自己的思维习惯。

2. 注意“五感”的违和感

通过好的提问提前调整好自己,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

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感中,出现了某种违和感时,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这是什么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这是感觉器官感知到的问题,所以并非毫无根据。在大脑开始思考之前,也不能忽视了五感的违和感。

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休息的重要性,无论多么繁忙,都会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休息和调整状态的时间。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不会选择这么做。

3. 从“必须----”中逃脱出来

经常自问: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为了迎合他人而使自己变得不幸。

4. 越是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放空

越是面对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离开这种状态。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真的从物理意义上远离这个问题。

花一整天的时间,到安静的神社或者大自然中走一走,让自己的头脑放空。这就像是思想上的“排毒疗法”。当然,这种时候最好提前将智能手机关闭,或者调成勿扰模式。

如果觉得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有些困难,那就几个小时也没问题。总之,要让自己能远离问题,安静地度过一段时间。可以在安静的公园里,一边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在步道上漫步。

所以,当我们提出了问题但是思考仍无起色时,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大胆地将视线从问题上移开,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这之后我们才能以更加清晰的思路面对问题,从而最终找出满意的答案。

5.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当我们定好了目标,并且也已经着手去做时,不要忘了中途拿出一点时间进行回顾。

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定期审视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的好习惯。最好每个月都能关注一下自身的变化。当然,如果是很宏大的目标,可以以一年为一个周期,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离该目标有多远的距离。

6. 通过提问重新找回满心期待的自己-----对自己来说,给多少钱也不愿意去改变的事情是什么?

能不能将“眼前的事情”变成能让自己满心期待的事情呢?

7.我的世界被问题打开的瞬间

关键点:

为了提高人生的质量

提问带来新的想法

注重五感违和感

让自己回到正轨

“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自己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自己身上具备了什么价值呢?”

重新找回自己

“能否将眼前的工作变成让自己兴奋的事情呢?”

“给多少钱都不愿意改变的事情是什么?”

不要以不安的情绪来做事

“你是以什么样的想法来做事的呢?”

询问的最终目标是能够成为靠自己的能力给出答案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