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书笔记大岛祥誉
(2019-11-24 05:39:10)分类: 读书笔记 |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书笔记
简介:
作者简介:
【日】大岛祥誉
最重要的事情是永远不要停止提问。
对你来说,目前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眼下,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
相信大家现在一定都开始在心中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了吧?
是的,此时此刻,你的大脑中正在发生着某些变化。
这就是本书想要教给大家的问题的能力。
眼下,自己最看重的事情是什么?
手头正在做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又是什么?
每天,自己忙于手头的工作,可能在翻开这本书之前,甚至都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但是,一旦打开了提问的“开关”,你就将开始去探寻-----眼下,自己最看重的事情。
前言:
越是困惑迷茫的时候,越是可以通过“提问”来改变现状
你是否遇到过这些烦恼呢?
要做的事情太多,却总是被工作缠身
看着周围总是感到十分焦虑
工作总是无法顺利地开展
无法确定具体工作的优先次序
找不到工作的动力
工作中,下属或搭挡总是不能按自己的所想行动
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烦恼
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没有获得上司的好评
想不出更好的点子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总是迟迟不能作出决定
--------
如果眼下的你正处于这种状态,那么通过提问就能够让你从迷茫的状态中走出来。
大脑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面对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应的答案。我们的大脑具有“填补空白”的功能。
提问是一种非常有力且强大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是让我们实现梦想的原动力,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什么优秀的顾问会特别注重提问】
提问的能力是人生和职场上的最强武器。
1、取得绝佳业绩的秘密就隐藏在提问之中
越是重要的问题,在着手解决之前,越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学会提问”这件事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样的。
为什么说学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呢?因为能否提出正中要害的问题,将给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带来较大的改变。
2、在麦肯锡工作期间学会的“提问式思维“
3、你要试着进行提问
提问带来的好处,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
梳理杂乱的信息---整理信息,减轻工作上的烦恼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减少工作中的无用功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更容易催生新点子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为工作上遇到的瓶颈或思维困境找出突破口
改善人际关系---并非说服对方,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主动地采取行动
改变自我----可以帮助自己找出真正重要的或想做的事情,从而立刻付诸行动
关键点
4、正因为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以才要经常提问
“搜索×提问“可以拓宽各种可能性
要带着问题搜索,对于搜索出来的信息也要试着自问自答:这是真的吗?到底是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
5、提问带来机遇
如果是自己很擅长的工作,其实算不上是一种机遇。真正聪明的人会想着“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将这转变成一个机遇呢?“面对棘手的工作,就必须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对待。有了这样的经验,才能让自己今后获得成长,所以,这才算是一种机遇啊。
关键点:
提出正中要害的问题,从此让工作和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经常要挂在嘴边的问题:
1、真正的问题是什么?2、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什么是好的提问】
高质量的提问,决定了高质量的人生。
1、 什么是“好的提问“
重要的是提出接近本质的提问。
本质,就是了解事物的根本含义。
2、 提问可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3、 问题应该只有一句话
好的提问所共通的形式:
问题只有一句话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要能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
越是简单的问题,越能激发神经元突触(脑神经细胞的联结部位)的活跃度,从而产生出此前未曾有过的想法,这被称为跳跃性思维。
好的提问的共通之处就是能够让我们跳脱出条条框框的束缚。
将焦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4、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5、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当事人的角度:那样的工作方式会让现场变得十分混乱。
普通人(同事等)的角度:如果现场变得混乱,那可就麻烦了啊。
更高(公司的上级领导等)的角度:为什么这个人要做这样的发言呢?是因为采用新的工作方式以后,他的工作会被其他人所取代吗?
即便面对同一个事物,我们也不要局限于个人的角度,可以尝试着从公司的经营者、用户、年轻女性群体、假如自己是当事人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问题,才能锻炼我们提问的能力。
6、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麦肯锡的顾问经常会向客户提出积极的问题。主要源自PMA思维模式,即“积极心态“的缩写,我的上司就一直告诉我”要经营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出解决的对策“。
“为什么会失败呢?“这是面向过去的提问。”怎么做才更好呢?“这是面向未来的提问。要想改变未来,关键就在于要面向未来提出问题。
7、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1)
(2)
(3)
(4)
询问事物的本质-----用Where、Why、How解决本质性的问题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Where“换句话说,就是要去探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面对未来的问题-----从期望的状态出发,提出问题
跳脱束缚的问题-----对前提条件有所质疑
8、 看似是一个问题,实则非也
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问题吗?
很多麦肯锡的顾问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想要确定所提出的问题,到底算不算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要知道,问题之中也包括了所谓的假问题。
假问题就是指那些即便没有答案也没关系的问题,或者是那种原本就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怎么思考也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所提的问题不正确,自然无法获得期望的结果。所以,请多多思考,这样的提问真的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吗?
9、 将问题记笔记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即用大脑死记硬背的方式;而另一种被称为”手续式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身体去记忆的方式。
我一直认为“笔记=脑洞“。我们记下来的内容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也就是能打开头脑中的”大门“。
下面给出了一个“提问笔记“,供大家参考:
用来解决问题的提问笔记
问题
为什么
到底
如何
10、“项目列表式“的提问笔记
【通过提问解决工作上的烦恼】
最为重要的五个问题:我们的使用是什么?
我们的客户是谁?对客户来说,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渴望的业绩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就是经营管理的利器。
1、 所有的工作都从提问开始
通过提问可以让我们弄清:
自己头脑中的想法
工作的本质
对方的前提
2、 “提问三部曲”让你的工作不再返工
准确了解情况=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验证这一假设
3、 提问能让大脑进行最佳的运转
工作时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们的思考是在“发散”和“集中”这两种状态中反复切换的。
发散,就是指从各种不同的论点或意见出发,想出点子,扩大讨论范围的一种状态。反之,将焦点集中到某一个论点或意见上,进行深度发掘的状态,就叫作集中。
以“5W1H”的形式对工作进行提问
对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Who(谁)
这项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呢?-----Why(为什么)
无法回避的重点内容是什么?-----What(什么)
什么时候会需要用到?-----When(何时)
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到?-----Where(何地)
如何使用?-----How(何种方式)
<</span>开辟新事业时的提问>面对未知的问题,要运用主动进攻型的提问
<</span>从零开始的思考能催生新事物>大胆地提出疑问
<</span>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对所发表意见的“前提“进行提问
<</span>为了解决问题而提问>用“问题“消灭问题的两段式提问
提问1:到底什么才是问题
(1)
(2)
提问2: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那件事真的很重要吗
“原本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要借助这样的提问来明确事态,这样才能实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根本性的问题置之不理,转而去解决一个一个的表面问题,这样肯定是于事无补的。
4、 迅速提出问题并加以验证
成功的人并非立刻行动,而是立刻提问
有一种处理工作的方法叫作“PDCA循环“。在商务人士的群体中,有很多人会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这一方法。
PDCA就是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验证)----Action(调整)“,这样的一种循环模式,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最重要的方式是在运用PDCA之前,应迅速地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验证。
【通过提问来打动自己和他人】
判断一个人,不是看他给出什么样的回答,而是看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1.用提问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烦恼-----用“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打动他人
价值观的差异
为了消除给工作带来烦恼的“价值观差异“,我们需要向对方提出”有爱的提问“。
不要带有主观判断
“想成为擅于提问的人,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实际上,既不是所谓提出有效问题的技巧,也不是精通与所提问领域有关的知识,而是”要对人抱有爱“。总之,所谓的”爱“就是尊重,关注和理解对方的价值观。
2.谷歌所重视的尊重、共鸣、宽容的力量
提问这样的行为,归根结底要基于对对方的尊重、共鸣、宽容。
3.打动对方的提问原则-----“为什么不愿意做呢?“(错)-----“之所以不愿意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对)
<</span>打动对方的提问(1)>用提问化解难言之隐----这件事可以拜托你吗?
<</span>打动对方的提问(2)>让对方接受“苛刻”的要求----如果提前跟你说好,可以接受吗?
4.被否定时,通过提问改变现状-----这件事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机遇?
找出值得自己学习之处
<</span>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提问时要注意对场面的观察----此时此刻,大家是何感受
<</span>能提升团队实力的提问>用四个问题改变团队成员的想法
(1)
(2)
(3)
(4)
<</span>改变想法的练习>用“角色化”提问法改变内心的想法
通过“角色化”的方式,从另一种角色的口中说出自己很难直接说出口的话,这样能淡化原先的抗拒感,也更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5.用提问中获得的启示,激励自己
【通过提问提高人生的质量】
你希望来参加你葬礼的人,都说些什么呢?
1. 提问带来新的思考
发现“思维的习惯”
要想让自己产生新的想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真的是这样吗?”来了解束缚自己的思维习惯。
2. 注意“五感”的违和感
通过好的提问提前调整好自己,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
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感中,出现了某种违和感时,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这是什么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这是感觉器官感知到的问题,所以并非毫无根据。在大脑开始思考之前,也不能忽视了五感的违和感。
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休息的重要性,无论多么繁忙,都会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休息和调整状态的时间。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不会选择这么做。
3. 从“必须----”中逃脱出来
经常自问: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为了迎合他人而使自己变得不幸。
4. 越是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放空
越是面对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离开这种状态。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真的从物理意义上远离这个问题。
花一整天的时间,到安静的神社或者大自然中走一走,让自己的头脑放空。这就像是思想上的“排毒疗法”。当然,这种时候最好提前将智能手机关闭,或者调成勿扰模式。
如果觉得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有些困难,那就几个小时也没问题。总之,要让自己能远离问题,安静地度过一段时间。可以在安静的公园里,一边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在步道上漫步。
所以,当我们提出了问题但是思考仍无起色时,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大胆地将视线从问题上移开,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这之后我们才能以更加清晰的思路面对问题,从而最终找出满意的答案。
5.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当我们定好了目标,并且也已经着手去做时,不要忘了中途拿出一点时间进行回顾。
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定期审视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的好习惯。最好每个月都能关注一下自身的变化。当然,如果是很宏大的目标,可以以一年为一个周期,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离该目标有多远的距离。
6. 通过提问重新找回满心期待的自己-----对自己来说,给多少钱也不愿意去改变的事情是什么?
能不能将“眼前的事情”变成能让自己满心期待的事情呢?
7.我的世界被问题打开的瞬间
关键点:
为了提高人生的质量
提问带来新的想法
注重五感违和感
让自己回到正轨
“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自己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自己身上具备了什么价值呢?”
重新找回自己
“能否将眼前的工作变成让自己兴奋的事情呢?”
“给多少钱都不愿意改变的事情是什么?”
不要以不安的情绪来做事
“你是以什么样的想法来做事的呢?”
询问的最终目标是能够成为靠自己的能力给出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