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实践研究》工作方案(开题报告)

(2019-01-29 19:20:47)
标签:

课题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实践研究》

工作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2019XDKT34

课题

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曹苗

所在

单位

汉滨区恒口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上使用导学案,在中学教学使用已经很普遍。但在小学教学中很少,尤其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很薄弱,甚至几乎是空白。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认识的发展过程,学生认识的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内在转化、发展。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师选择的导学方法以及采用的导学策略对促进有效数学课堂生成、催化学生认识发展至关重要。在“导学”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不但是为了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课堂上,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所以孩子越早接触导学案,孩子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就越强。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导学案设计的策略、结构与层次性、形式、教育价值及教师在导学案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导就是指导,就像旅游时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一节课的学习入口进入,随着我们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和同学的互助,学生可以自己找到出口,完成课程的学习。学就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会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大问题化成小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来解决。案就是方案,学生学习的方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的目的:

   我们力求通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高效并追求个性的课堂,让师生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数学课堂导学案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导学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导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研究内容:

   1.当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分析教师的授课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导学案教学的使用环境及创造导学案教学的教学氛围;

   2.在研究的过程中,正视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制定导学案质量高低,教师是否按照所制定的导学案有效进行引导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等问题,在初步实施过程中,通过研讨、反思提出可行性预案;

   3.通过探索、实施、反思、整改再实施,逐渐摸索出农村小学导学案教学值得推广的模式。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此课题研究对象是农村小学生,学生在识字量、自我探究以及同伴合作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导学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将针对学生做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调查分析,教师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及对策运用这部分研究对象并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最后全校进行推广。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加强对该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导学式教学”的深入认识,了解其它学校对“导学式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做法,从中吸取有用的“营养”,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3)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出一般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学科特点,在各种课型教学中进行课例研究。案例研究中要帮助老师、学生纠正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
  (4)经验总结法 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课题研究,坚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标,及时总结,不断提升研究能力,提高研究质量,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比翼齐飞。  
  (5)行动研究法 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研究重点
编制小学数学“导学案”注意事项及模式。

四、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1月):
1.成立课题组,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姓名

职务

承担任务

曹苗

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的规划,方案的制定,组建研究团队,博客管理,撰写教学论文

黄倩

成员

撰写开题报告、微课制作,开展课题研究实验

史文静

成员

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微课制作与研究报告

张倩

成员

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汇报演示文稿

程越

成员

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制作问卷调查并写调研报告,起草中期报告

刘歉

成员

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撰写教学论文

袁昌林

成员

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

撰写结题报告

2.选择课题,申报课题。

按要求填写《安康市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表》,申报课题。

3.开通新浪博客。

根据区级小课题管理办法,实施博客管理制度,建立好博文分类(计划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总结性资料),各实验教师定期提交研究资料,负责人及时将研究原始资料上传至新浪博客。

4.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根据研究目标设计问卷。

(二)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19.1—2019.10)

1.开题论证。根据研究设想起草开题报告,召开开题论证会,及时将开题资料上传至课题研究博客中,寻求指导专家的指导。

2.文献研究。

3.调查问卷。组织师生进行网上在线问卷,撰写《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4.根据实施方案开展研究。

5.组织召开中期阶段总结会,撰写中期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9.11—2019.12)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课题相关论文四份;

3.课题相关课堂教学设计、反思及案例若干份;

4.课题相关的微课制作2份;

5. 课题相关的现状调查报告一份;

6.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档案;

7.课题相关的结题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