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2024-01-12 06:14:48)
标签:

古钱币

西汉铸币

祭祀大钱

有郭半两

汉武帝

分类: 其他

祭祀大钱溯源-汉朝货币05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


    前文介绍了两枚铜鎏金材质的“四铢半两”祭祀大钱。其实“四铢半两”还可分为有外郭和无外郭两种形式。所谓“郭”就是指围绕钱币外缘和穿孔的凸起部分,这一名词借用于“城郭”。加铸内外郭是古钱币的又一重大改进。从审美的角度看,突出了外圆内方的造型,使钱币更加漂亮了;从适用的角度看,可避免边缘锋利损伤皮肤衣物。可是钱币加铸内外郭的初衷却是为了避免“摩钱取鋊”。《汉书·食货志》中有如下记载:“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由于之前的“半两”钱没有外郭,所以不法之徒以错磨外缘和钱背取得铜屑而获利,导致钱币更加体小轻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朝廷在钱面边缘加铸了外郭,由此产生了有郭“四铢半两”。这种有郭“四铢半两”具体产生于何时呢?“四铢半两”始铸于汉文帝刘恒前元五年(前175年),废止于汉武帝刘彻元狩五年(前118年),历文、景、武三朝五十余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是因为中间曾一度行用“三铢半两”钱。《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春二月,行三铢钱。”在此之前的“四铢半两”被称作“文景四铢半两”;之后的“四铢半两”依《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称为“三分钱”,意为重量是足重半两的三分之一,被称作“武帝四铢半两”。过去学术界较普遍的看法是有郭“四铢半两”应归属于“武帝四铢半两”范畴。但是,随着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准确纪年的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中有郭“四铢半两”钱的出土,证明文景时期已经铸行了有郭“四铢半两”。不管其最初的铸行时间究为何时,方孔圆钱加铸外郭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后世在此基础上,不但为方孔圆钱加上了外郭,而且加上了穿郭;不但钱面加铸了内外郭,而且钱背也加铸了内外郭。古钱币的基本形制才最终被固定了下来      
    在泉友们汇集起来的历代祭祀大钱中,也有一种与普通行用的有郭“四铢半两”相对应的大型有郭“半两”钱其直径为111.0毫米、穿宽27.0毫米、厚5.7毫米、重462.0克。铸工精整,穿孔方正,钱背坦平,钱面边缘铸有隐起的外郭。钱面在穿孔两侧右左横书“半两”二字,字形硕大,笔画纤细方折。如前所述,“有郭半两”存续时间也很长,不同时期铸制的流通钱币和与其相对应的祭祀大钱也都会有不同的书法特征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天马泉友集藏的西“有郭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11.0毫米,穿宽27.0毫米,厚5.7毫米,重462.0克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西四铢半两”祭祀大钱,铜鎏金,直径112毫米、穿宽27毫米、厚7.5毫米、重488.8克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西四铢半两”祭祀大钱,铜鎏金,直径113毫米、穿宽27毫米、厚8.5毫米、重486克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笔者集藏的西“五分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06.9毫米,穿宽30.0毫米,厚8.7毫米,重364.2克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西“八铢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25毫米、穿宽29毫米、厚18毫米、重834.1克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08毫米、穿宽29毫米、厚10毫米、重451克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铅质,直径106毫米、穿宽28毫米、厚10毫米、重531克

西汉“有郭半两”祭祀大钱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10毫米,重451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