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国秦大型“半两”钱

(2024-01-06 06:21:41)
标签:

先秦货币

祭祀大钱

战国货币

秦国货币

半两

分类: 其他

祭祀大钱溯源-先秦货币-战国秦半两01


战国秦大型“半两”钱


    布币、刀币、铜贝币、圜钱构成了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四大金属货币体系。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多种大型布币、刀币和铜贝币,可见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铸制与流通货币相同制式的大型货币用于祭祀活动的仪轨。古代货币总的演进趋势是从立体向平面、从有棱有角向圆弧圆角、从大型向小型、从无孔向有孔发展,这种发展趋势是与流通领域需要携带方便、找零便利的货币分不开的。圜钱为圆形中央开圆孔的铜质货币,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璧环演变而来。这种形制相比之下更适合于流通领域的需要。圜钱也称圜金、环钱,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周王畿、秦国和魏国等地。圜钱币面铸有文字,面文为“西周”圜钱的出现,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圜钱就已经产生。圜钱有两大类:一类圆形圆孔,比较原始;另一类由圆形圆孔演进成了圆形方孔,出现较晚。战国后期,从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秦国开始铸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后“半两”钱成为最早在全国通行的法定货币。半两为十二铢,秦的1铢相当于现代的0.65克,半两为7.8克。但秦“半两”钱遗留实物大多都不足7.8克。“秦半两”钱币的出现,可谓中国货币发展史中的里程碑。方孔圆钱的造型,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成熟。之后这种形制的钱币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沿用达两千多年之久,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尚未收集到用于祭祀活动的大型圜钱,下面介绍一种战国时期秦国铸制的大型“半两”钱。该钱直径64.9毫米、穿宽12.8毫米、厚7.3毫米、重89.8克。圆形方孔,面背均无内外郭。钱体较厚,币面文字凸起,于穿孔两侧分书“半”、“两”两个篆书大字。钱体硕大,亦不失秦“半两”钱雄浑、苍劲、古朴之风貌。
战国秦大型“半两”钱
    笔者集藏的战国秦大型“半两”钱直径64.9毫米、穿寛12.8毫米、厚7.3毫米、重89.8克

战国秦大型“半两”钱

战国秦大型“半两”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