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

(2023-12-20 06:23:03)
标签:

战国货币

祭祀大钱

三孔布

下専

背两

分类: 其他

祭祀大钱溯源-先秦货币-三孔布01


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


    三孔布是在圆足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在布首和两足各有一圆孔而得名。三孔布形制统一,面文记地,背文记值。此类币上文字所示地望基本上在太行山以东,且多集中在今河北省石家庄附近。这些地名多属于赵国,或早期属于燕、中山等国,但在战国晚期归于赵。因此有学者认为此类货币是战国最晚阶段的货币,年代上限不早于秦襄王时代(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三孔布分大小二型,大型三孔布背面中部有“一两”字样,小型三孔布背面有“十二朱”字样。按古时量制,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所以一枚大型三孔布可折抵两枚小型三孔布。大小两等三孔布布首背面均有文字,似为范次编号。历史上三孔布铸造时间较短,流通范围也不算广,如今发现的三孔布大概有三十余种,但都存世稀罕,被视为先秦货币中的珍品。与普通流通三孔布相对应,目前亦见多种用于祭祀活动的大型三孔布。
    下面介绍一种“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是币高110.28毫米、宽62.25毫米、厚6.59毫米,重173.6克。椭方形布首,圆肩,下面双足略尖但亦为圆角。布首和双足上各开一圆孔。从币形看,可谓布币演进最完善的形态,通体圆弧转角,有方便穿系的三孔,便于携带和流通。币两面周边皆具外郭。
币文皆为战国货币文字:正面为右左横书的“下専”二字,背面中部大书一“两”字,另于布首上书一“X”形字符。与其相对应的普通流通三孔布也有存世,但背文为“一两”,布首上也多一“十”字。下専”应为古地名,有专家考证即为“下博”。《汉书·地理志》载信都国有下博,其地在河北省深县,战国初期属魏国,后并于赵国。地理位置在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西北部,现今设有深州市,为县级市,由衡水市代管。“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
    天马泉友集藏的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高110.28毫米,宽62.25毫米,厚6.59毫米,重173.6克

“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高110毫米、寛64毫米、厚6.5毫米、重162克

“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

“下専”背“两”大型三孔布币
    笔者集藏的下専”背“一两流通三孔布币,高68.8毫米、寛35.1毫米、厚2.2毫米、重16.4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