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都”与“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

(2023-12-16 06:50:29)
标签:

先秦货币

祭祀大钱

方足布

高都

同是

分类: 其他

祭祀大钱溯源-先秦货币-方足布01


高都”与“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


    前面介绍了战国时期的多种大型釿布,下面再介绍几种战国时期的大型方足布。首先介绍的是由两种不同名称的方足布合背而成的布币。该币高112.3毫米、宽67.2毫米、厚6.3毫米,重198.3克。布首为上宽下窄的倒梯,直角平肩,布身方正,下正梯形裆,方足微外撇。币两面皆有周郭,中间有不到底的竖棱线。币文为不易辨识的战国货币文字,经考证一面竖线右左两侧分别为“高”、“都”两字,另一面右左两侧分别为“同”、“是”两字。相同流通布币谱录均有载,但未见有两者的合背币。“高都”为春秋末期晋国都邑,古称垂、垂棘、垂都等。赵、魏、韩三家置晋静公于晋国端氏邑(今沁水),后又迁晋静公于高都邑祭祀,而后三家分晋,即在于此。战国时期高都初属魏国,后属韩国、赵国。“同是”是古地名“铜鞮”的省文,在今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境内。地处晋东南地区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接襄垣县(方足布襄垣铸地)、南邻屯留(方足布屯留铸地),北与平遥县(方足布中都铸地)接壤。“同是”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三家分晋后先属魏国后归赵国。将“高都”、“同是”两种方足布铸成合背祭祀货币,必与当时的政治、军事或领土变化有关,其实质就是需要在祭祀活动中体现的事项。所以祭祀货币是历史的实证,极具考证意义。“高都”与“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
    笔者集藏的高都”、“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高都面),高112.3毫米、寛67.2毫米、厚6.3毫米、重198.3克

“高都”与“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
    笔者集藏的高都”、“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同是面),高112.3毫米、寛67.2毫米、厚6.3毫米、重198.3克

“高都”与“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高都”、“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高114毫米、寛68毫米、厚6毫米、重208克

“高都”与“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高都”、“同是”合背大型方足布币,高115毫米、寛68毫米、厚6毫米、重212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