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大清、飘落西风——清圣祖玄烨“康熙”年间铸币01
“康熙元宝”背“大清一百”外郭凤鸟穿云纹大钱
“康熙”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历时61年(1662年—1722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突然病逝,按遗诏由其当时未满7周岁的第三子玄烨即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但位在最末的鳌拜逐渐专擅实权。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但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掌控。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帝趁鳌拜进见之机突然命令少年侍卫将其逮捕,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执政初期,面对国内国际严峻的局势,他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使新疆纳入清朝版图;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终年69岁。康熙年间铸有楷书对读的“康熙通宝”小平、折二、折十等不同等级的行用钱,户、工二部所铸背满文纪局,外省各局所铸背满汉文纪局。
目前所见只有一种最小等级的“康熙元宝”祭祀大钱,直径72.3毫米。寛缘细郭、穿孔较小。面文“康熙元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严整刚健。钱背穿孔右左铸“大清”二字、穿孔上下铸“一百”二字,书法与前面介绍的“顺治通宝”背“大清一百”背文雷同。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六组凤鸟穿云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五代后周所铸“周元通宝”祭祀大钱。每组纹饰核心均为一只凤鸟昂首挺胸振翅奋飞于云朵之间,长长的尾羽翻卷飞扬。前面是堆砌成团的如意云朵,云尾随风飘逸。周遭云雾缭绕深不可测。整体上渲染出生动、变幻、神秘、祥和的氛围。古人认为凤为神鸟,乃百鸟之王,凤鸟出现是祥瑞之兆。封建社会更把凤鸟看作是皇权的象征,代表了皇后的形象。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康熙通宝”背“大清一百”外郭凤鸟穿云纹大钱,直径72.3毫米,穿宽10.7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5毫米,重136.0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顺治通宝”背“大清一百”中缘宽郭狭穿大钱,直径70.0毫米,穿宽17.5毫米
外缘宽8.0毫米 厚度8.5毫米 重202.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