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祸乱、风起云涌——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所建大西政权铸币01
“西王赏功”背月孕星及七星外郭对缠藤蔓纹大钱
“西王赏功”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所建大西政权铸币。张献忠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生于陕西延安府定边县。少时曾读书,后有充当延安府捕快、从军等经历。明末北方各地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以王嘉胤为首的农民暴动,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等人纷纷响应,战乱遍及陕西全境。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建队伍响应王嘉胤的暴动,自号“西营八大王”。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破凤阳,打出“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号。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建元“大顺”。大顺三年(1647年),张献忠在南充凤凰山与清军作战中箭身死。余部在孙可望率领下被南明永历政权招抚。“西王赏功”钱即为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之后铸币,为直径近50毫米的大钱,有金、银、铜三种材质的钱币。顾名思义,该钱是赏赐部下、激励斗志的钱币,金、银、铜三材兼铸也明显带有论功行赏的意味。“西王赏功”钱过去十分稀罕,近年所见逐渐增多,也有泉友怀疑另有铸主。但目前所见与行用钱相对应的祭祀大钱皆为明朝制式,可证为张献忠铸币无疑。
下面是一种最小等级的“西王赏功”祭祀大钱,直径72.5毫米。寛缘细郭形制,穿孔较小。面文“西王赏功”四字楷书对读,书法雄浑遒劲。钱背效法明朝制式在穿上铸阳文月孕星标记、穿下铸北斗七星图形。北斗星所在的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与人间帝王的居所相对应。将这种图形铸于祭祀大钱上,意在宣示自身乃是天命所归的帝王。钱币面背外郭所铸阴刻纹饰为六组对缠藤蔓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十六国夏所铸“大夏真兴”祭祀大钱。每组纹饰皆为两枝对称的藤蔓分向两侧延伸,卷曲缠绕,枝繁叶茂。不断延伸的繁茂藤蔓多蕴含事业蓬勃发展子孙繁盛永续传承的寓意。这种纹饰又似展翅腾飞的蝙蝠,又有福泽汇聚之意。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上月孕星下北斗七星外郭对缠藤蔓纹大钱,直径72.5毫米,穿宽9.5毫米,外郭宽13.0毫米,厚5.7毫米,重144.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