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太祖朱元璋元末明初铸“大中通宝”大钱05
“大中通宝”背上“京”外郭繁盛枝蔓纹大钱
前面介绍的两种“大中通宝”钱背都在穿上加铸了“鄂”字,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纪“京”的大钱。其亦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2.0毫米。亦为寛缘细郭、中穿形制。面文“大中通宝”四字也是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一体同风皆为工整刚健的字体。钱背在穿上铸一楷书“京”字。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府。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这枚钱币钱背的“京”字就代表南京应天府,应为大明朝建国时铸制的祭祀大钱。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繁盛枝蔓纹,这种前所未见的纹样有可能是专门为大明朝开国而设计绘制的。纹样并不复杂,但与建国之初统治者的心态是合拍的。一条藤蔓蓬勃生长不断延伸,繁茂的支蔓向四周孳生发展,再往上一枝独秀突出较长向上卷曲,顶端开枝散叶生机盎然。外郭上十组纹样周而复始接续不断,营造出一派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氛围。这种纹样象征着子孙繁盛后继者众,一枝独秀则象征皇帝一脉茁壮成长帝业传承不断。十组纹样更有十全十美之寓意。
李翔泉友集藏的“大中通宝”背穿上“京”外郭繁盛枝蔓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3.0毫米,外郭12.0毫米,厚5.5毫米,重132.8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大中通宝”背穿上“鄂”面郭对舞龙凤纹背郭无际莲花纹大钱,直径72毫米,穿宽13.0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5.0毫米,重133.1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中通宝”背穿上“鄂”外郭对舞龙凤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2.8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5.6毫米,重134.9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大中通宝”背月孕星及七星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71.8毫米,穿宽11.9毫米,外郭宽12.1毫米,厚5.8毫米,重135.6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大中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1毫米,重125.02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