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祐宝货”背八卦图外郭变形两头龙纹大钱
标签:
收藏古钱币失蜡法铸币祭祀大钱乾祐宝货 |
分类: 西夏钱币 |
崛起西夏、称王图霸——仁宗乾祐年间铸币09
“乾祐宝货”背八卦图外郭变形两头龙纹大钱



(乾祐宝货)”四个西夏文字,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大体相同,笔画略显纤细。钱背围绕穿孔铸阳文八卦图,这种钱背形式尚属首见。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卦象源自古代先贤观象取物、针对世间瞬息万变的现象,进行提取与总结,再以“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卦象、爻象,是事物现象与理象的合体。因此,世间万物皆可分类归至八卦之中。八卦最先由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后由周文王进一步推演而成。以“—”为阳,以“--”为阴,通过八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八卦。八卦分据八方,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易传》认为这八种自然现象即代表了不断发展变化的万事万物,其中“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本源。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图案。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六组变形两头龙纹,这种纹样也见于稍晚的南宋“嘉定崇宝”祭祀大钱。实际上两头龙纹样产生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在青铜器上。但钱币上的纹样龙身化作了类似青铜器雷纹的图形,线条皆为方折,也与后世的回纹相像。这种图案式的龙身画法更显张扬狞厉,类似画法亦曾见单首龙纹样。龙纹是皇权的象征,更是祥瑞之兆。
直径分别为96.4毫米和72.3毫米
后一篇:西夏“乾祐”年间祭祀大钱集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