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安全事件1小时报告如何划分?特别重大、重大……

(2023-12-14 11:30:12)
标签:

网络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

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

分类: 雷腾视角

网络安全事件

近日,国家网信办就拟出台的《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以附件形式同时公布《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明晰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网络安全事件具体范围。

1小时报告制度。运营者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按照《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属于较大、重大或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当于1小时内进行报告。

 

 如何划分?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

 

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



一、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重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通常情况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别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省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因攻击、故障,导致24小时以上不能访问。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6小时以上或主要功能中断运行24小时以上。

3.影响单个省级行政区30%以上人口的工作、生活。

4.影响1000万人以上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或交通出行。

5.重要数据泄露或被窃取,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6.泄露1亿人以上个人信息。

7.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网络平台等重要信息系统被攻击篡改,导致违法有害信息特大范围传播。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特大范围”:

(1)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6小时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24小时以上;

(2)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0万次以上;

(3)浏览或点击次数100万以上;

(4)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部门认定为是“特大范围传播”的。

8.造成1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9.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二、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重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通常情况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别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因攻击、故障,导致6小时以上不能访问。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或主要功能中断运行6小时以上。

3.影响单个地市级行政区30%以上人口的工作、生活。

4.影响100万人以上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或交通出行。

5.重要数据泄露或被窃取,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6.泄露10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

7.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网络平台等被攻击篡改,导致违法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大范围”:

(1)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2小时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12小时以上;

(2)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万次以上;

(3)浏览或点击次数10万以上;

(4)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部门认定为是“大范围传播”的。

8.造成20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9.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三、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影响。

2.国家秘密信息、重要敏感信息、重要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3.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通常情况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别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因攻击、故障,导致2小时以上不能访问。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30分钟以上或主要功能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

3.影响单个地市级行政区10%以上人口的工作、生活。

4.影响10万人以上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或交通出行。

5.重要数据泄露或被窃取,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6.泄露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

7.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网络平台等被攻击篡改,导致违法有害信息较大范围传播。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较大范围”:

(1)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30分钟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2小时以上;

(2)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000次以上;

(3)浏览或点击次数1万以上;

(4)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部门认定为是“较大范围传播”的。

8.造成5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9.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四、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除上述网络安全事件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注:本指南中的“以上”均包括本数。

 

编辑:王军义律师  010-888293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