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淡淡》—51银幕内外
(2022-07-17 08:37:34)
标签:
小说女大学生故事 |
分类: 《幽香淡淡》 |
老校区礼堂内,响起了音乐的旋律。听到这首豪迈庄严的曲子,就连最不会唱歌的同学都明白了,这是会议结束的前奏。于是,台上台下,与会者全体起立,抬头挺胸,齐声合唱,激昂高亢的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新生开学式上半场,刚刚以《国际歌》完美收官,下半场又以《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拉开了入学教育的帷幕,一首更加熟悉的歌声《东方红》随之响起。
会场内外都不得不承认,本次新生开学式十分成功。起码安排紧凑,一环套一环,让新生们目不暇接,他们只好把刚才开会的内容先放到一边,全神贯注盯着银幕上的画面,因为这个更吸引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银幕上出现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画面。谁都知道,这部因庆祝建国15周年而诞生的作品,以歌舞的形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
三十多首经典的歌曲,恢弘壮美的画面,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一九六四年拍摄的这部电影,在一九七八年初,还是令人耳目一新。对于还处于文化饥渴之中的七七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无论是否看过,这部电影都能让他们大饱眼福,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文化大餐。
新生开学式只是入学教育的开始,下一步就将进行党史教育。这部电影将起到预习的作用,因为这些载歌载舞,深情演唱的画面,更容易让人记住。一位讲党史的男老师,听说在开学式上将放映这部电影,更是举双手赞成。他坚信有影片内容的铺垫与引领,将来讲课时,一定会轻松很多。
因为这位老师一贯认为,工科学生大多重理轻文,因此导致语文、政治在内的涉文科目,成绩普遍不佳。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理工科学生,只要是愿意学的内容,不但具有分析能力,而且记忆力也不错。后来的情况还真就印证了这一点,米兰班级的党史考试,全班同学除一位同学良好外,全班均为优秀。
事实上,这位获得“良好”成绩的男同学,才是真正的“史学通”,他对党史乃至中国历史的记忆,对党史中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可以堪称是“历史全书”。不但记忆力好,而且能言善辩,在同学中小有名气,在与人争论史学问题时,常令对方频频败北。有同学因不服而提出挑战,最后在图书馆找到答案后,也不得不心悦诚服。
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无形中提高了辩论对手的级别,由同学上升为老师,首先中招的就是这位讲党史的男老师。当然,米兰的这位男同学,还没有简单到什么都不在乎,因为师道尊严还是要遵守的。
人家是在老师启发答疑时间,而众同学面面相觑,无问题可问的尴尬此刻,名正言顺地提出了问题。而老师的解惑,并未让他满意,于是便接二连三地层层递进,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嫌疑。虽然那老师没有现出黔驴技穷之窘态,却也是情绪激动,慷慨激昂。
至于这位精通“史学”的同学,竟然在强项考试中获得全班最低分,也是完全出乎大家意料。一个说法是老师有意为之,想杀杀他的锐气,另一个说法是,该同学在回答主观题时,洋洋洒洒受不住了,写得太多,以至于跑题或用词过于偏激。究竟到底是是什么原因,也许他自己都莫名其妙,因为他不想问,也不想找,一切顺其自然,反正是及格了就行。
当然,上述这些都是四个月后,即期末考试时发生的事情,而现在全体新生正在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而且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包括前面那位颇有个性的男同学,也包括米兰和她班级的其它同学。银幕上画面闪烁,虽然座位上都是默默无语的观影人,但每个人重点关注的内容却大相径庭。
对历史颇感兴趣的那位男生,看见的是画面上记载的历史,那段历史所涉及的人和事,以及前后左右的链接。假如他知道自己党史课的成绩,会低于身边的同学,他也会这样做,因为他喜欢这些内容,和成绩无关。
男同学前面坐着高飞燕,这位从小就能歌善舞,一直是宣传队的台柱子,而且能识谱会记谱,一首新歌拿到手,看上几眼就能教会唱,走到哪里都是导演的料。她旁边座位上的同学是安晓艺,聪明漂亮好身材,天生一副好嗓子。
昨日,高飞燕擦宿舍走廊玻璃,哼着小调干活是她的一贯作风,一时兴起,自动放大了音量。“这是谁唱的?”正在擦地的安晓艺,拎着拖布循声找去,原来是同寝室的同学。两位因“洪湖水浪打浪”真正相识,因共同爱好又坐到了一起。
米兰也是看得十分投入,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服装。平着对服装设计的天赋和喜欢,她记住了几款女演员的服装,她相信如果条件允许,她一定会改造那些漂亮的演出服,让这些精美设计发扬光大,走进民间,穿在她自己和闺蜜们的身上,改变这会场内男女同学同款,灰黄蓝同色的沉闷场景,让银幕内外色彩互动,让女同学及所有女性的美,自然流露,不再遮遮掩掩,届时定将会百花齐放春满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