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淡淡》—50幕后工作
(2022-07-13 13:11:07)
标签:
小说女大学生故事 |
分类: 《幽香淡淡》 |
学校礼堂内,气氛隆重而又热烈,新生开学式仍在继续,在座新生的情绪饱满,斗志昂扬。在场的领导看出来了,或者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到现在为止,本次活动已经举行得非常成功。预定程序刚刚过半,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者当然更是心花怒放,喜上眉梢。
坐在同学们之中,密切关注新生动向的辅导员们,更是暗自庆幸,心中大喜,而且是大喜过望。真没想到这七七级学生,会这么好管,别看年龄不一,大小相差十多岁,可无论是精神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还是凝聚力、服从度,都是没的说,前所未有。看样子只要是做好上传下达,偶尔问寒问暖,也就完成了本职工作,而不会节外生枝。
本次开学式的举行,事先是经过了周密的筹划和准备,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准备是准备了,活动效果谁也不敢保证。现在看来不论怎么说,准备工作十分有效,磨刀没误砍柴工。相信通过这样一个有仪式感的活动,能够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快速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也让新生们增强自信,加深对专业的认同感等等。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新生下一步的安排,起到了吹风作用。
虽说是本校从七二年开始,就恢复了招生工作,也搞过类似的开学典礼,但这一批学生毕竟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却又不愿表达太多。谁都知道,和在校学生相比,七七级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录取的,但这也不能说明推荐选拔的学生就不优秀,刚才上台发言的那位老生代表,从外观形象上就好于新生代表,而且正在准备报考研究生。
如果这位入学的资格真就是手上的老茧,就像某部电影演的那样,相信他也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和自信。当然,这可能就是赶巧了,新生里帅哥靓女也不少,座位上藏龙卧虎之人有多少还不得而知。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影响千家万户,但也只能是被动影响,假如停止高考的时间推迟一些,人群中三十多岁新生的开学式,恐怕十年前就进行了。再假如恢复高考的时间不是1977年的冬季,即使再晚个一年半载的,在座的新生中,一些下乡回乡两年以上之人,都有可能以筛选的方式,成为工农兵学员,毕竟那是返城离乡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已为这个目标努力多年,眼看就要开花结果了。
所以不能以上学的选拔方式来论英雄,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且不说走上社会以后如何,且不说恢复高考也不是一帆风顺,从上到下的阻力也不是没有。
因此,七七级新生开学式的准备工作颇费周折,比如说会议规格、会议程序、领导讲话的基调,乃至参会人员、开会的地点等都做了认真部署。首先开会的地点,不是事儿却成了事,按照国家招生计划,本校录取新生也就千人左右,严格说还不到一千人,如果是现在的学校,两三个这个数都不成问题,学校礼堂容纳量,号称三千人轻松。
可问题是,我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四十四年前,1978年的三月。当时的礼堂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或者说是新校区内的一块荒地。位于老校区的这个礼堂,无论如何也装不下七七级新生。
毋庸置疑,参加开学仪式,入学新生一个都不能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关键时刻心和大脑都起作用了,头脑风暴风起云涌,一拍脑门问题解决了。既然通知书上早已标明三月十日正式开学,就要掷地有声,决不食言,再晚也实在不像话了,本市有几所学校,三月一号开学,现在都正常上课了,比如莲子老乡的学校,名校大工,还有学校卫生所小护士她爸的学校,最近坐校车时,不止一次地面露不屑地谈及此事。不能不说这一切,让会议组织者压力山大,间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开学仪式一城两地,同日举行,新生被校方分成两部分。今天没到场的新生,去了另一个借用的会场,新校区附近水泥厂的俱乐部,不知道是年代久远,还是水泥尘埃太猖狂,让那座建筑看上去十分陈旧。昨天,前去洗澡的柏翎和蒋芯蕊,也曾驻足观看,还以为是邂逅古建筑了,难怪后来大家称之为“康德俱乐部”,据说这命名,就是米兰班级一位懂历史有文采的同学所为。
开学式主角安排好了,配角就好办了,纲举目张吗,这道理谁都懂。别看是坐在台上之人,但都极其配合,通知时间地点,一定会准时到达。正常情况下二把手主持会议,一把手讲话,其他人员也就顺理成章了。可这件事因为是一城两地的模式,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可谓是一波三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