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深度融合课例《桃花源记》议课稿

(2019-04-15 10:51:3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前沿
穿“新鞋”走“老路” ——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深度融合课例《桃花源记》议课稿


所谓“老路”,即一节初中语文课我们所应该坚持贯彻的教学目标;所谓“新鞋”,就是语文课堂表现形式和开启学生思路的创新。

一、“老路”——语文特质,审美情怀

在铜陵十中夏艳老师教授的《桃花源记》中,夏艳老师始终让学生关注文本、关注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品味、鉴赏从而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文本及语言之美。课标界定语文学科应特别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节课,夏老师并不急于带学生剖析文本、干巴讲解,而是先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语言之美,进一步体会桃源人情之美;学生读懂了文章、赏出了美感,其它问题的解决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老路”——生本课堂,生成课堂

 做到“以生为本”是一节好的语文课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我们所要达成的目标。本节课上,学生的活动数量多,质量上也属上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朗读、讨论辨析、书写认知等课堂环节,多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来解决。尤其在“感受桃源之美”的环节,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每个句子都出示在白板上,用学生的现时课堂生成作为本环节探究的结果,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给予学生真正的当家做主机会。

三、“新鞋”是手段——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

 一节好的初中语文课,能时时抓住年龄尚小、认知习惯依然偏形象思维的初中学生的心,无疑是靠“激趣”。本节课课文分析“探访桃花源”时播放了渔人发现桃林、探访桃花源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融入情境中;设问的角度新颖,如让“不安分的桃源人”走出去,来诠释文章写作的背景,也是妙趣横生;另外,用白板拖动“并”字的甲骨文环节,也使枯燥的古汉语字词学习,变得兴味盎然。

总之,夏艳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发挥电子白板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采用视频激趣、白板填空、圈点勾画等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更多适合于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快乐体验、美感熏陶的环境和条件,让多媒体技术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和认知语文的有效工具,使“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教育理念获得崭新的生机,较好地体现了初中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