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9月2日(下了一点雨,入秋的感觉如春天)

(2022-09-02 12:23:35)
上午的时候,从家里往外北面望了望,天空飘下了雨,细细的,绵绵的,没有风的助力,全靠自己从千余米的高空跌落下来,将大地润湿了一大片。住南面望,地面并没有湿润,这雨呀,还会挑地降落。
这几天,网上对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入中国作家协会议论纷纷,是不是蹭流量还是有别的原由,说她写的诗是小学生水平,还将屎尿入诗,令人不堪入目。我也看了十来首,她的诗还是来源日常生活的所感所悟,有些诗的创作方法是学外国诗的,里尔克、宠特的味道特别浓,应该还是拿得出手。从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网络上将她的诗说事的中间,有三篇根本不是她的诗。以前,我是没有读过贾浅浅的诗,于是也就抱着看热闹的份了。不过,看事物只看小处忽略大处,对有利的东西搬到显处,没有用的东西采取屏蔽,这也许是写文章的做法吧。
昨天去看了一个画展,大部分的画作是学西方的,纯粹玩技法,有两位到是传统的画法,一位学齐百石,一位学钟曾亚,就是学得俨然如他(们),也不能感动观众。再说,外国人画得那些抽象的画也是有时代对应,不可能是无病呻吟呀。中国的文艺不是为老百姓服务了,思想无法与老百姓产生共鸣,这是一个问题。
今天,上厕所时,抓起了一部托尔斯泰的《复活》(汝龙译本),读了第一节,尽管是线型结构,但老托在营造气氛,描写人物方面是调动了好多的创作方法,这个好,真的很久时间没有体会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