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2020-12-29 19:13:16)
分类: 语文组集体备课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 周,星期 一   

活动地点

书法教室

主持人

袁路艳

执教时间

   午,第  二  

执教班级

1

执教人

陈海青

    

对韵歌》

研讨主题

对韵歌》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山清水秀、柳绿桃红的魅力景象,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险、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能说一句比较完整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材料。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乱唱的现象。

三、教法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表演演练法等。

四、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大自然中一些动物和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用“我看到了……”说一句话。

2.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通过师范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

3.分句学习,归类整理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

2)总结“共有三句话”,分别写了自然现象、动植物、自然景观

小结:同一类事物可以对成对子。

4.拓展练习,积累知识

1)自由选择一组事物,来试着对一下对子。

2)老师出示自己找到的另一首对韵歌,学生找找,这首对韵歌里写了什么?

5. 指导写字

1. 观察“山”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 请一位同学来交教师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3. 书空并描红

4. 在田字格中书写“山”的笔顺。

5.作业布置

回家收集其他的对韵歌,并读给爸爸妈妈听。

五、教学反思

1. 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高,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简单,没有从内心去思考学生的答案。

2. 没有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不标准。

3. 对于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缺乏适当的引导。

4. 阅读课文的时间较少,应在多种语境中让孩子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这就是教学本节课后我的一些反思,还请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能够让我及时改正。感谢大家。

 

 

 

 

 

 

 

 

中心

发言人

内      

陈燕芳老师:

 

 

 

 

 

 

袁路艳老师:

 

 

 

 

 

 

陈静老师:

 

 

 

 

 

 

 

管梓伊老师:

 

 

 

 

 

 

 

余小淼老师:

 

 

 

 

 

 

 

 

 

 

 

俞永花老师:

 

 

 

赵少秋老师:

 

 

 

熊冬生老师:

老师在教学开始对课文内容整体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朗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在扎实的读书中,落实文字认识。接着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生字学习,教学生字的方法多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对比,让学生对象形字这一概念有了认识。但是随文识字最好先出示图片再出示文字,而且学习生字脱离了文本,缺少情景。

教师的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从学生字的实际出发,由图片引出生字的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注重启发学生说出识字生字的方法。通过游戏巩固生字,指导学生背诵,很受学生欢迎。个人建议:学习生字的方式可以多样些,例如:故事引入,猜字谜等。学生的课堂常规也需要加强训练,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教师的评价语言可以丰富些,不要只要“很好”来评价。可以更具体细致。例如:你读的很标准,鼻音发的很准。

老师在教学开始对课文内容整体输入,接着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生字学习,教学生字的方法多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对比,让学生对象形字这一概念有了认识,了解到象形字与图画特别像;又出示了""""""等生字从甲骨文到现代字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出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仅是内容的习得,更是学习方法的渗透。个人感觉教师讲解还是有些多,学生发言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

    老师的教学设计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云”字,提问:你知道云是怎样形成的?由此引导学生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老师在引出生字的过度语言非常自然,很巧妙。例如:学完云字,用云组词得到乌云一词,马上过渡说“乌云来了,天要下雨了”,引入“雨”的学习。学完“花对树”这一组对子后,说:“树上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出示图片,学习“鸟”字。特别是认识“花”字时,图片出示太多,浪费时间。

老师的教学设计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她能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德育教育。特别是当学生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不正确时,她都能及时提醒学生纠正。本节课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整节课没有亮点,其实可以把内容加以延伸,联系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天对地”“水对火”等,既能巩固知识,也能体会对韵之美。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陈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老师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老师把云、雨、鸟和虫的甲骨文出示出来,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个甲骨文相对应的汉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孩子在说“鸟”字的时候说上面是小鸟的头,里面是它的眼睛,下面是小鸟的身体和腿,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教学中还用了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老师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启示与

主要收获

 

 

主持人总结:

1. 学习习惯培养扎实到位。大多数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坐得住、听得清、站得直、说得明,令人欣喜。

2. 识字课的教学流程清晰。“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多种方法识字——诵读韵文、感受节奏韵律——背诵韵文、巩固拓展运用——规范书写、感受汉字之美”,突出了识字课的特点。

3. 教学目标定位简洁明确。

4. 识字方法多样,写字指导扎实。能根据汉字特点进行多元识字,写字环节扎实有序,突出了一年级段的重点。

5. 突出了低段的趣味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