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三次教研活动记录
(2020-12-08 11:53:11)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第 |
活动地点 |
一楼书法教室 |
主持人 |
杨辉 |
|
|||||
执教时间 |
执教班级 |
学年各班 |
记录人 |
高建丹 |
|
||||||
研讨主题 |
如何有效落实单元目标 |
|
|||||||||
教
研
|
执 教 者 说 课 |
杨老师: 如何将单元目标恰当地分解为课时目标, 如何充分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变单向型、 直线型为辐射型网络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如何落实语言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都是语文单元教学中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
|
||||||||
活 动 过 程 与 内 容 记 录 |
|
内容 |
|
||||||||
中 心 发 言 人 |
简老师:重点讲解单元内一两篇讲读课文, 从而引导学生自学单元内其他课内外自读课文。 也就是说, 希望学生能把在讲读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迅速迁移到自己的自学实践中, 以达到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的目的。 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这种主观“理想” 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行不通。
朱芳:语文单元教学力图在每个单元中设置“知识点和能力训练 于彤静:学习迁移的范围与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 而在语文单元教学中, 同一单元的课文并不具备同一性和相似性, 百文有百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风格、 知识结构、 文化和生活内涵。 即使同题材、 同体裁的文章也会因作家而异, 而展现不同的特色和知识。 所以, 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之间并不能像数理化的例题与习题之间, 可以把思路、 方法拿来模仿、 迁移, 立竿见影地起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地带动作用。
高建丹: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中,
随着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的日益加快,
知识的学习也日益成为一个终生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
不仅让学生通过单元教学掌握系统的知识不再那么重要,
甚至学生在学校里多学一点知识还是少学一点知识也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
|
|
|||||||||
与 主要 收获 |
主持人总结: 在教学方法上, 以学生的探索性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有目的、 有计划的探究过程中, 形成自主学习、 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并通过师生、 学生间的交流、 对话和合作, 形成与完善学生自己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