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2019-12-20 12:06:26)

活动时间

10周,星期  三     

活动地点

老校区

主持人

黄蓓蓓

执教时间

 午,第  二  

执教班级

书法

执教人

陈哲伦

    

《体操:七彩阳光1-3运用方法》

研讨主题

小学体育“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参加者

黄蓓蓓、张小庆、吴亦珠、陈哲伦、钟功银、张旭旭、黄晶兴、

陈倩茹

 

 

 

 

 

 

校本

陈哲伦老师就自己这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说课。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积极主动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锻炼,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广播体操《七彩阳光》鼓励学生克服习惯性错误动作的障碍,让学生体验运动成动感,提高学生完成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的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在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玩是他们的优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认知比较粗浅,无意注意较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又是他们的特点。这节课对于学生,在学习了前三节广播体操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协调能力,再加上动作的简单,相信同学们很快就能掌握。

三、教材分析

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是小学体育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动作简单,锻炼身体效果好,又不受器材条件限制,是行之有效,易于广泛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经常组织小学生做广播体操,对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存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

重点:动作协调,到位。

难点:习惯性错误动作,难以完全纠正。

五、创新思路

1.配合音乐组织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课堂氛围。

2.分组展示,激发学生好胜心,促使学生掌握动作。 

六、学习目标

1.能说出每节操的动作名称,知道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

2.能边喊口令边跟着教师一起做操,能在音乐伴奏下跟着教师做操,培养节奏感、协调性;能自主练习跳跃动作,增强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精神。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首先带领学生绕篮球场进行慢跑热身活动,紧接着开展“喊数抱团”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身体热开,放松心灵。课的基本部分让学生分节复习,加深印象,再逐个教学重难点动作,强化身体肌肉记忆,再分组展示,比一比那一组做的最好。体能练习采用跳跃活动,并设计了跳跃游戏。课的结束部分配合音乐做一套放松操,调整呼吸。

下面对本次课的教法与学法进行分析(一)根据学情分析,本课所运用的教法是: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采用以上三种教法的依据是:1.通过讲解示范法的教与学,直观的让学生观察到“七彩阳光1-3节”的动作要领,在学生心中形成表象认识。2.运用分解练习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尝试体验练习,快速掌握广播操的重难点。3.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理解对的动作与错的动作的区别,加强学习效果。(二)根据学情分析,本课所运用的学法是:1.热身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内容。“喊数抱团”培养学生灵敏能力。 2.分组练习:通过相互模仿、观察、思考,初步掌握七彩阳光1-3节动作要领,建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八、教学过程

1.预热身心

本部分包括课堂常规和热身运动,课堂常规有: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宣布内容(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强调安全问题)、慢跑、喊数抱团游戏等。 

2.技能学练

第一部分分节复习,复习学过的广播操,教师强调每一节的动作要领与重难点。

第二部分是分组展示,优秀学生展示,集体展示,学生之间相互评分,相互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领。

第三部分是连续跳跃练习,增强学生下肢力量,结合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

3.愉悦放松采用柔和的音乐结合放松动作,放松身体,陶冶情操,以愉快健康的形式结束本次课。       

 

 

 

 

 

 

 

 

中心

发言人

内      

 

 

 

 

吴亦珠

 

张小庆

 

 

陈倩茹

 

 

 

钟功银

 

 

陈哲伦

 

 

黄蓓蓓

1.组员对于这堂课轮流发表意见

2.主讲人发言,对于自己这节课的评价

3.主持人总结发言

 

 

这节课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通过训练入手,让学生总结规律,教师评析,符合教学规律。

 

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欲望强烈。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在采取合作跑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旨在不仅达不到运动的量,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学生的安全性是第一位。这节课在这方面没有做到位。教师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建议教师能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的学生的关注度还需提高,建议教师在巡视指导时选取合理的站位

本次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都未能落实,在教案的设计上能在合理的利用场地背景的情况下落实目标和重难点。

 

总结:在教学中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该怎么去学?学习节奏该怎么控制?

教师的解决办法:1.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教师多关注学习弱势群体,注意引导学习;3.教师要有较强控制学生的能力与应变能力;4.课堂上的七个一,是我们所有体育老师都要落实的目标之一。

 

集体备课个案设计表

学科

年级

年级体育

活动主题

《七彩阳光1-3节运用方法》

设计者

陈哲伦

活动时间

2019年  11    6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每节操的动作名称,知道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

2.能边喊口令边跟着教师一起做操,能在音乐伴奏下跟着教师做操,培养节奏感、协调性;能自主练习跳跃动作,增强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动作协调,到位。

难点:习惯性错误动作,难以完全纠正。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2.队列队形练习

3.准备活动

3.1绕篮球场慢跑

3.2“ 喊数抱团”游戏。

二、基本部分

1.体操:《七彩阳光》1-3节的运用方法

1.1分节复习: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

1.2分组展示。

1.3优秀学生展示。

1.4集体展示。

2.田径: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

2.1向前连续跳跃练习。

2.1.1兔子跳。

2.1.2青蛙跳。

2.2“猎人打猎”游戏。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操:拉伸放松操。

2.小结、养成教育。

 

 

 

 

 

 

 

 

 

集体备课定稿(含反思)

《体育与健康》教

教学内容

1.体操《七彩阳光》1-3节的运用方法

2.田径: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

 课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每节操的动作名称,知道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

2.能边喊口令边跟着教师一起做操,能在音乐伴奏下跟着教师做操,培养节奏感、协调性;能自主练习跳跃动作,增强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动作协调,到位。

难点:习惯性错误动作,难以完全纠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练标准

组织形式

与安全措施

练习

次数

练习

时间

准备部分

  8'

1. 课堂常规。

 

 

 

 

 

2. 队列队形练习。

 

 

3.热身活动。

3.1绕篮球场慢跑。

 

 

 

3.2游戏:喊数抱团。

没有抱团的同学学大象转5圈。

1. 快、静、齐。

 

 

 

 

 

2. 动作连贯,精神饱满,听到口令做出正确的动作。

 

3. 1前后一臂距离,不拥挤,不掉队。

 

 

 

3.2脚步欢快,跟着音乐转圈。

1. 四列横队。

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2. 四列横队。

 

 

3. 1安全提示:不推挤同学。

 

 

 

3.2听从指挥。围绕老师手拉手站成一圈。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1

 

 

 

 

 

1

 

 

 

≥3

 

 

 

 

1

 

 

 

 

 

 

1′

 

 

 

 

 

1′

 

 

 

3′

 

 

 

 

5′

基本部分

  28'

1.体操:《七彩阳光》1-3节的运用方法

1.1分节复习: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

1.2分组展示。

 

 

 

1.3优秀学生展示。

1.4集体展示。

2.田径: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

2.1向前连续跳跃练习。

 

2.1.1兔子跳。

 

2.1.2青蛙跳。

 

 

 

 

 

 

 

 

2.2“猎人打猎”游戏。

在规定区域,听教师指令,猎人和小动物采用兔子跳或青蛙跳来打猎或逃命,被抓到的小动物就被关起来。

 

 

1.1帮助教师喊口令,动作连贯。

1.2在音乐伴奏下跟着教师做操,仔细观察小伙伴的动作,结束后掌声鼓励。

1.3同上

1.4请优秀学生领操。

 

 

2.1积极练习。

 

2.1.1能模仿出动作

 

2.1.2同上

 

 

 

 

 

 

 

 

2.2要求动作规范,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与。

1. 体操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2.1从两边回到队伍末端。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X  X  X  X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2.2半个篮球场内活动,注意跳跃时的安全。

 

 

≥2

 

1

 

 

 

1

1

 

 

≥3

 

≥2

 

≥2

 

 

 

 

 

 

 

 

1

 

 

6′

 

6′

 

 

 

2′

2′

 

 

4′

 

2′

 

2′

 

 

 

 

 

 

 

 

4′

结束部分

4'

1. 放松拉伸。

2. 总结下课。

 

1.体操队形

1

 

1′

1′

场地器材

1. 篮球场。

 

作业

 

 

 

体操:七彩阳光1-3节运用方法教学反思

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动作规范、活泼欢快,音乐优美动听,节奏感强。它打破了以往广播体操动作过分强调横平坚直,在保持基本体操特点,重视培养身体正确姿势的基础上吸纳了健美操、舞蹈等的典型动作,在欢快奔放的现代乐曲伴奏下,富有青春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必须运用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一、注意教学的方法,在教导方向性强,动作多的广播操时。通过分解动作,反复的领做,让学生模仿。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分解教学,再慢慢加快口令节奏。比如,在学习扩胸运动的时候,由于节奏比较快,上下肢活动的幅度比较大,一个动作紧跟关下一个动作衔接不好掌握,以至于有些学生练习起来身体不协调,直接完成动作的难度很大。这样在教学中,分解成两个练习点:先请学生慢节拍做下肢动作,之后练习手臂动作,再将上面动作一起来做。在讲解连接节奏和拍子节奏后,再请做得较好的学生示范,指出容易错的地方,当学生又做到这个动作时,教师要着重放慢节奏数拍子,让后进生慢慢体会,在他们对这两个练习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后,再去完成后面动作,即使做得较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又使哪些做得一般但对动作结构理解模糊的后进生练好。

二、以优带差,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的快的学生当小老师,去帮助一些别的没学会的同学,加快进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领操的方式来鼓励表现优异的学生管样学生为了领操,都努力竞争当领操员,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较好的集中起来。

乐清市知临寄宿学校    体育           教学活动评课表

 

执教教师

陈哲伦

班级

一年级

评课人

张小庆

教学内容

1. 体操《七彩阳光》1-3节的运用方法。

2. 田径: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

日期

19.11.6

 

 

 

 

 

 

 

 

 

 

 

 

 

   早上听的是新老师陈哲伦的课,他上的是复习广播操与连续跳跃,总的课上下来流程有序,中间器材失误能及时挽救,临场的反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这堂课准备部分的慢跑,到准备部分的游戏可以结合起来,队伍的调动没有运用好,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游戏中学生队形出现位置变化,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没有及时的停止纠正。

   复习广播操,在我个人看来应该是在学会动作的基础上面,稳固,加强对动作的标准性,姿势的正确性来改正错误不到位的动作,但陈老师只是一味的做再做,学生错误动作,不标准动作做了一遍又一遍,一点复习的意义都没有。

   后面的连续跳跃设计不错,但未考虑到时间,学生的能力,练习的效果。

   最后,教案设计,时间的关系内容未完成,教案的设计、队形可以再琢磨下。

   新教师来说还要继续努力,起码示范广播操的动作要正确,要到位。


陈哲伦老师的公开课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组内老师在认真的听课同时进行就这一节亮点和不足的地方讨论。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