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乐清市知临寄宿小学
乐清市知临寄宿小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61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上册六次集体备课

(2019-12-18 19:52:08)
标签:

四年级上册6次集体备

分类: 语文组集体备课

知临寄宿学校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8月31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四年级语文组

主持人

 徐冬女

议题

学初备课组分工及作文讨论

活动过程:

一、了解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特点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自然景观    思考置疑      观察与发现     神话故事

多彩生活    童年往事      爱国立志       历史故事篇

其中有2个单元是专题:

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续三年级下册“预测”后第二个阅读单元。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就有安排。这个学期的习作要素主要是: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展开的。

    二、围绕教材进行作文讨论

结合教材习作安排的特点,每个单元再补充相对应的小练笔

在第一单元“美丽自然这一主题的课文中,是培养学生抓住某个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它。于是在学习《观潮》这课后,可以进行片断练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仔细观察景物,按景物特点分几个方面来描述。

在第二单元“学贵知疑要求写好人物,把每个人的特点写出来。仿写片断运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试着扩写下面的这段话。

在第三单元“细心观察这一主题的课文中,安排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在第四单元“想象天地”的教学中,要求仿写片段:动物、植物、静物都可以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主角,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描写。提供片段,仿写一个童话故事。

第五单元“彩绘生活”就是作文单元,要求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在《爬天都峰》的课后,安排了“初试身手”,看图发挥想象,把图片内容说清楚。再让学生观察家人做家务的过程,注意用上动词把过程写清楚。

 第六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年往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这一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从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来看,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第七单元是“爱国立志”,选编的课文与习作没有过多的联系。习作安排的是“写信”。这是应用文,在之前的几册学习中,已经学过“通知、留言条、寻物启事”的写法,这个学期的“写信”,也是在学生基础上的安排。

     在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是“历史故事”,安排的习作是“我的心儿怦怦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

本学期“习作”共安排16课次。结合课文学习,安排了8次小练笔其特点是: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的写实和写想象。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备课安排

1.规范常规教案格式

(1)同一课的2课时放在同一个表格里。

(2)标点符号如此“一、1.”

(3小四宋体,1.25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的段落格式。

2.分配备课任务:

第一单元:赵瑞钦      第二单元:缪海岳

第三单元:徐冬女      第四单元:黄重阳

第五单元:程林仙      第六单元:辛丽萍

第七单元:许素孩      第八单元:林晓琪

3.集体备课主备分工

第一次:徐冬女       第二次:徐冬女

第三次:徐冬女       第四次:黄重阳

4.计划制定:

教学计划制定:赵瑞钦   缪海岳

习作计划:徐冬女    黄重阳

阅读计划:程林仙    辛丽萍

语文活动计划:许素孩     林晓琪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024日,星期 

活动地点

五(3)班

主持人

翁佩英

执教时间

  午,第 

执教班级

五(3 

执教人

何淑华

    

22 古人谈读书

研讨主题

古人谈读书》集体备课

 

 

 

 

 

 

 

 

 

 

 

 

 

 

 

 

 

 

 

 

 

 

 

 

 

 

 

 

 

 

 

 

本文有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起,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课文主题相互呼应。这三则文言文,学生对前面两则比较熟悉,古诗词三百首和小古文中接触过,能大概了解意思。

确定教学目标为:

1.  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注解,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梳理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中心

发言人

内      

 

 

 

程林仙老师:

 

 

缪海岳老师:

 

 

 

马芝富老师:

 

章合杰老师:

在教学环节上,目标清晰,环节简单:整堂课分为四个板块:一引,二读、三义、四悟。一引为引出课题;二读是读通、读熟古文;三义在于走进理解句子中单个字的意思及句子的翻译;四悟在于明理。板块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是简单,就一个字“读”。于永正老师曾有言“书不读熟不开讲。”教古文更是如此。多读是从古到今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在本节课中,何校以读贯穿课堂始终,一读到底。从最初的读熟、读透、到读出韵味,以致结合语句理解中学生展示读、师生合作读直至最后的背诵,读从未离开课堂,课堂真可谓是“读”占鳌头。在这短暂的40分钟里,读发挥出了其最大的作用。分别采用了自由读、检查读、比赛读、齐读、师生接读、补充语句读等形式,同样为读,策略不同而已,目的在于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尽快将古文读熟、读透,为下一环节中理解语句做好铺垫。

 在第三篇古文中,在文本的结构的解读上,何校可谓是独具慧眼。教学设计直指秘妙。在三义环节教学设计上可谓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是本学期课标的一大难点,在何校的巧妙引导下轻松得到了突破。在朗读中,何校还采用了接读,从中将何谓有志、有识和有恒塞入第一句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式,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理解。

 

启示与

主要收获

 

一课一得,有教有法,简简单单,在简单中见功底,在细节处透智慧是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借用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个人认为,何校拓展延伸点在本堂课中前后有七处之多。虽都有益于学生,但课堂的时间为常量,可否从中筛选,在其余课文中能拓展之处可分流些,这样课堂时间会更加从容,教学会更加扎实。谢谢聆听!

 

于永正老师、斯霞老师、贾志敏老师从他们的教学风格上看,无不透出朴实之风。在听完于永正老师的古诗《草》,贾志敏老师的经典课例《卖鱼的人》之后,我的笔尖流下了“于朴实中见真功,于细节处透智慧”这排小字。

 


校本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024日,星期 

活动地点

五(7)班

主持人

翁佩英

执教时间

  午,第 

执教班级

五(7 

执教人

翁佩英

    

22 四季之美

研讨主题

《四季之美》集体备课

 

 

 

 

 

 

 

 

 

 

 

 

 

 

 

 

 

 

 

 

 

 

 

 

 

 

 

 

 

 

 

 

这是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

从时间上说,作者选择了“黎明”“早晨”“夜晚”和“黄昏”四个时间段,即使“黄昏”,作者也分为“夕阳斜照”和“夕阳西沉”两个时间点,这些细微的时间差别,凸显了作者感受的细腻。从景致上说,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只用了“固然也很美”一笔带过,着重描写了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中的萤火虫,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认识“旷、怡、凛、冽、逸”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理解“比翼而飞”“心旷神怡”等词语;积累文中的叠词。

2.通过朗读体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一段,在朗读、想象、拓展古诗词中,体会景物的静态动态之美,初步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学习景物动态描写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描绘春天景色的变化。   

 

 

 

 

 

 

 

 

中心

发言人

内      

 

 

 

章合杰老师:

 

 

 

 

 

 

 

简翠华老师:

 

 

 

 

熊冬生老师:

 

 

杨辉老师:

语文要关注语言的积累,关注学习路径的传递关注学习过程,还要关注目标作业的一致性小学语文素养把必要的语文知识放在首位,强调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才是语文教学当前重要的任务。翁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就是培养语感,让学生进入语言场。

 

我从“我对文本的解读”和“我对文本的教学解读”这两个角度来阐述。《四季之美》这篇文本中所写的四季之美,春天是色彩美,夏天是微光美,秋天是回归美,冬天是宁静美,语文教学特别是高段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语言文学意象等视角高度,解读文本。还要与语文要素各年级的衔接,写景文章与诗人情感的契合,与文化的融合等。

 

语文老师应该是在教语文,充分利用课文教语文。语文课,要放权给学生,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提升,课堂的氛围就会自然和谐。

 

语文教学要有度,《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的简介为例,教师要怎样去解读文本,再把对文本的解读如何恰当地进行选择,以适合学情,适合学段目标,做到一课一得。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怎样教学在学生不会之处,让学生从不会到会。语文教学要有情,老师自己首先要有情,老师的眼中有了情,才能以情带动学生。认为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其实写的是自己的人生。可以适当地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启示与

主要收获

 

语文教学中,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备的语文知识,扎实的阅读能力,适当的策略,良好的习惯。我们老师教学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研读教材,过内容关;研读教材,过目标关;研读课后题和课堂作业本,过练习关;研读新常规,过设计关。

目标正确了,策略适当了,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不断地巩固练习,使之成为一种长期的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