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故事《说说我们的学校》
(2019-10-23 10:39:17)学科故事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说说我们的学校》)
说说我们的学校
五常市拉林中心学校
京京和东东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的妈妈要到一所农村乡镇工作,兄弟二人也要随同妈妈到那里去生活,哥俩很想知道那里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们:“孩子,你们要去的学校是拉林镇中心学校,这是一所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学校,你们可以到网上搜索,了解一下这个学校。”
兄弟二人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电脑,进入百度搜索“拉林中心学校”,页面打开了,兄弟俩认真的读了起来。
五常市拉林中心学校是一所满族民族教育学校,始建于1928年,原名拉林一完小,1956年学校迁到拉林满族镇解放街,使用原拉林师范学校校舍。
拉林-----一座美丽的北国边陲小镇,在满语中是“爽快”的意思,作为全省最久的古镇,拉林镇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在多个历史阶段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清乾隆九年至乾隆二十四年,先后有3000多户京城八旗子弟来到拉林屯垦戍边,先进的“京城文化”与当地的东北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拉林京旗文化,被称为哈尔滨的母文化。拉林满族镇中心学校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生2166人,学校占地面积35300平方米,有微机室2个,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室各一个,班级配备多媒体,学校有图书3000多册,办学条件达到了省级标准化学校标准。
满族作为唯一一个两次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段文明的消逝,如今的满语文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拉林学校的满族文化传承首先就从语言文字入手。2011年在市政府和市满族联谊会的共同推进下,拉林学校招聘满语文教师赵延川老师,于2011年3月在拉林学校三学年正式开设了满语课,几年时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拉林本土的京旗文化就令全省内外专家震惊可见一斑。几年来拉林学校一直尝试让满族文化走进校园,校徽设计加入了满族元素,楼廊布置体现了满族文化,将满族艺术、体育活动引入了校园。
剪纸是满族的传统文化,王银铃老师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创编了两册剪纸教材,在三、四学年开课,并组建了满语社团,是剪纸这门传统文化艺术在孩子们手中焕发了勃勃生机。
珍珠球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我校的石伟老师将珍珠球社团开办得有声有色,还多次代表拉林镇珍珠球代表队并作为主力参赛,均取得可喜成绩。
太平鼓是满族的传统项目,在郭媛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校的太平鼓表演初具规模,在2014年9月召开的“葵花杯”第十三届哈尔滨满族“莫勒真”体育运动会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博得阵阵掌声。
晚上,兄弟两个人进入了甜甜的梦香,他俩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兄弟二人已经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进入学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