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2025-09-23 19:24:30)
标签:

文化

旅游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杨景贤

到成都旅游,武侯祠是必须打卡的景点。之前我去过勉县武侯祠和五丈原武侯祠,这两个祠都在陕西,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之地。五丈原则是诸葛亮逝世的地方。勉县武侯祠始建于蜀汉耀六年,公元263年,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50年。但成都武侯祠的名气比勉县武侯祠大的多。这是因为成都是当年蜀国的都,勉县只是诸葛亮北伐所在地,其关注度自然会大不相同了。全国武侯祠有数十家,成都武侯祠应是名气最大,关注度最高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来到了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与其他武侯祠大不相同,这里是刘备与诸葛亮的合祠,这里有汉昭烈刘备庙和刘备的陵墓,还有供奉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三义庙”。武侯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人们崇敬智慧卓越,功崇德钜的诸葛亮,诸葛亮由配角变成了主角,武侯祠随之成为景区的主要景点了。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行至武侯祠,一个灰瓦铺就的山门显现在眼前,色彩凝重,古朴典雅,大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汉昭烈庙”四个金色的大字,书法写的相当有功力。大门前方两侧各挂一彩色灯笼,迎风摇曳。大门前方两侧各有一石狮,石狮昂首挻胸,形象威猛,虎视耽眈。大门两侧树木繁茂,生机勃勃。不远处有一棵大树旁立有一块巨石,上刻“三国圣地”四个红色大字,由书法大家启功题写。人们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红墙上有一牌子,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是国务院于1961年3月4日公布。正对大门有一黑色照壁,宏伟壮观。进门后石碑映入眼帘,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一通明碑亦引人瞩目。唐碑是唐元和四年所立,明碑是嘉靖二十六年刻立。其中唐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名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文章、书法、雕刻都堪称一流,因此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辉煌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和文治武功。其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明碑则是由张时彻撰文,高登立石。其文物价值虽然不能与唐碑同日而语,但亦很珍贵

步入二门,一座气势雄伟的刘备殿呈现眼前。大门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书“业绍高光”四个金色大字。大殿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两侧偏殿,分列文武大臣雕像,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是“文华辅国“、“武雄知兵”,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刘备头戴皇冠,黄袍加身,国字型脸庞,双眸不大,亦有威严。双耳特大,胡须飘逸有帝王之相。身前立有一牌位,上书“汉昭烈皇帝刘备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成为蜀国君主,三分天下有其一,也是很励志的。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走过刘备大殿,就是武侯祠大殿,武侯祠的匾额由书法大郭沬若所书,三个金色大字形体优美,熠熠生辉。武侯祠的对联和匾额特别多。对联“三顾频频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等等。匾额“名垂宇宙、勋高管梁、河岳英灵、伊周经济”等等,题匾额和对联均是知名人士和书法名家,如冯玉祥将军书法大家舒同等。这些匾额和对联都是对诸葛亮伟业的褒扬和赞美。

诸葛亮的大殿为“静远堂”,有一黑色匾额,上书“静远堂”三个金色大字,书法功力深厚,耐看耐品。静远堂应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养心,俭以养德。”诸葛亮雕像端坐大殿正中,身着黄袍,手执鹅毛,形象儒雅,神态自若。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比较瘦削,雕像诸葛亮面部丰滿,鼻梁高耸,双目传神飘飘然有神仙之姿。诸葛亮雕像两侧分別是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的雕像,他们都是忠烈之士。整个大殿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气。人们对诸葛亮表示深深的敬意,向诸葛亮鞠躬行礼者不少。人气显然比刘备的大殿旺了许多。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走出武侯祠大殿,心中难以平静,诸葛亮为蜀汉大业和蜀国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英雄人物,亦是一个悲剧人物。“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这首诗,道出了诸葛亮作为悲剧人物感怀。六出祁山功未成,统一大业化泡影。但他的品格,他的操守,他的智慧,他的忠诚,成为民族的精神财富,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武侯祠的建筑大多是清朝康熙年间重修的。有人嫌不够古老,康熙年间到现在已经300多年了,这个时代的古建筑已经不是太多了。清朝建筑暗藏一些规矩:刘备殿台阶有九级,诸葛亮殿只有六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可见一斑,即使在建筑上也分的清清楚楚。

走出武侯祠大殿,在院中漫步,但见院中亭台楼阁,茂林修竹,水渠池塘,芳草花卉,美不胜收。有些大树尽现沧桑,树皮斑斑驳驳,技叶蓊蓊郁郁,依然显得生机勃勃。院里有一棵老柏树一千七百多岁了。传说是诸葛亮亲手栽的,当然只是传说,也许真是诸葛亮先生栽的?也许不是?真假难辨。时间太久远了,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现在这些树都是后人种的。个别树干上撑着清朝人装的木头支架,那是古人保护老树的土办法。现在仍然沿用古人护树的土办法。这些土办法还是有其科学性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到武侯游览,三义庙还是要看的,因为是武侯祠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义庙灰瓦铺就,宏伟壮观,古朴庄严。大门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刻“三义庙”三个金色大字。庙的两端各竖一石碑,右边的石碑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所撰写的《谒三义祠》。左边的石碑刻有《三义庙迁建记》,记录了三义庙迁移的过程。三义庙的柱联为“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犹同伴;合义合,战义战,自昔铭勋匪异人。”“遗庙近昭陵问魏吴至今安在;万年垂汉统看英雄此日何如。”等。大殿大门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刻“神圣问臻”四个金色大字。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迁建到武侯祠内。三义庙由拜殿、大殿和两侧的廊房组成。。正殿五开间,深8.5米,抬梁式屋架,天花板不作彩绘,花雕饰檐撑。

大殿中部三间靠后墙处设神龛内有刘备居中,高2.8米;东为关羽、西为张飞,均高2.6米。刘、关、张三兄弟,应是关羽最高,现在刘备成了最高,何?还是君臣等级关系,即使雕像,臣也不能高于君。刘、关、张的雕像各有特色,刘备慈眉善目,双耳垂肩,神态安然。关羽丹凤眼,卧蚕眉,不怒自威,右手捋须,神态威武。张飞连腮胡,双眸圆睁,威风凛凛,呈现出一种煞气。雕像塑的很传神,基本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是艺术和神韵的精妙结合。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走出三义庙,前往观览汉昭烈陵,是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陵寝,又名惠陵位于武侯祠的西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现今四川省内保护完整的古墓之一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后,运回成都安葬。汉昭烈陵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陵寝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地宫部分至今未被发掘陵为圆形,墓冢四周围墙环绕。汉昭烈陵区建筑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另有武侯祠位于汉昭烈陵东偏南、汉昭烈庙西偏南,三者呈倒品字形,各自分立,自成一体。

汉昭烈陵的大门是灰瓦木制结构,显得庄严肃穆。大门上方有一红色匾额,上书“汉昭烈陵”四个金色大字,不知为什么要用红色匾额?按常规用黑色匾额才对。陵墓有执斧武士和拄剑武士守护。接近陵墓有二道门,大门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写“千秋凛然”四个金色大字,字是楷体,很有艺术功力。大门两侧有一楹联”一杯土,尚魏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到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这副联寓意深刻,很耐琢磨。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成都武侯祠观览记

走进大门,刘备的陵墓呈现在眼前,陵上有一牌位,上刻“汉昭烈皇帝之陵”,顶部还刻有彩色波浪等花纹。汉昭烈陵规模宏大,周边由花岗岩石围砌。陵墓上栽滿了松柏和冬青等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刘备的陵墓比我看过的诸葛亮的陵墓要大的多这也是皇帝和臣子等级差别了。

看完汉昭烈陵,武侯祠的观览也该结束了我在院中自由自在的漫步,思绪在大脑中萦绕,这个祠有点意思,明明是关于刘备的内容最多,大门的匾额是汉昭烈庙,景区却命名为武侯祠,而且老百姓也习惯称武侯祠,可见民心所向,人们更认可诸葛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被称为智圣。而且他的人品和操守都。所以,武侯祠超越汉昭烈庙,也是情理中的事了。(杨景贤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重游都江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