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2025-03-16 20:33:35)
标签:

文化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杨景贤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个赏花的好地方这里栽种了多种花儿。有牡丹、芍药、梅花、月季、玉兰等等。当公园的迎春花、梅花行将凋谢之时,公园的杏花开始绽放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白色的花海,来到近前观看,一棵棵杏树如同一把把巨型的大伞,花儿开得密密匝匝、蓬蓬勃勃的,似雪如玉。像棉朵,似白云。微风吹来,花香四溢。

前来赏杏花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杏林中穿梭,观赏美丽的杏花。这里的杏花树都很大,曲曲虬虬的枝干上缀滿了杏花,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此时,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只见这些小精灵在杏林中穿棱起舞。时而在花朵上栖息,时而吸吮花蕊。这些胖乎乎的小蜜蜂十分惹人爱。一阵劲风吹来,花枝乱颤,一些花瓣飘飘渺渺地飘落大地,像下一场杏花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铺上了一层洁白似玉的杏瓣,绿白相融,像是硕大的花毯,美不胜收。所谓花开是景,花落是诗。风吹杏花落,悠悠空中舞。是很有诗意的。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有不少身穿汉服的少女姗姗走来,她们有的形单影只,有的成群结队。因为她们的到来,杏林顿时热闹起来。人们赏杏花又赏美人,可谓一举两得。汉服姑娘们一边花一边留影有的还有专职摄影师,她们相伴杏花,拍出更加美丽的自己。在一棵硕大的杏树下,一枝蔓长长的伸,上面繁花滿枝。一位身穿汉服的少女坐在花枝下拍照。这位少女单眼皮,眼睛细小眉毛细细的,五官小巧,但很协调显得很秀气,很有古典女人的神韵。她摆了很多姿势,摄影师为她留下了美丽的倩影。有一身穿大红服装的女士,融入杏花丛中,洁白如雪的杏花与她大红的服装形成鲜明的反差,看上去美极了!在一棵粗壮健硕的大杏树上,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身穿汉服,手执团扇,坐在一条粗粗的树上,目光沉静,她融在杏花丛中,画面生动而美丽。有一身材窕风姿绰约,貌似天仙的女子,身穿淡粉色汉服,站在杏花树下,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仪态万千。此女子可称得上是绝色佳人了。她的到来,给杏林增色,美女与杏花相辉映,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伫立在杏树下仔细观察,发现杏花有四瓣的,还有五瓣的。它们开的奔放,开得怡然,开得圣洁,呈现出一种羞羞答答的姿态,就像一个个豆蔻年华的少女,优稚多姿,美丽动人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古人关于杏花的诗作很多,这些诗作颂扬了杏花,赞美了春天。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杏园》再现了唐代时人们插杏的风俗。夜来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贴匀。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因为当地有杏花插头的习俗,采摘的杏花太多,使杏园渐渐凋零了。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游园不值》,赞美杏花是春天的使者。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看到一枝开出园门的红杏,顿时心旷神怡,由此生发感慨:这满园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这是描写春天的佳作,非常生动。代诗人罗隐的诗作《杏花》,是在借杏花感慨新陈代人生荣枯,生死轮回之意。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风送暖春意盎然,梅花开始凋谢,杏花昂然绽放。一个花落,一个花开,就像这世上人类的替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歌颂春天,赞美杏花,给杏花赋予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大明宫里赏杏花(散文)

时光仅仅间隔了天,我再去杏林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惊讶,感到凄楚。如雪似玉的花儿居然这么快就凋零了,树枝上只留下花蒂,树下铺了厚厚一层枯萎了的花瓣,显得有些萧瑟了。杏花的生命力也太短暂了,怎么这么快就凋谢了呢望着失去花瓣的杏树,没了前天繁花滿枝、如雪似玉的风采心中生出丝丝惆怅。杏花的生命力何其短暂?让人为之惋惜,为之唏嘘不已。它们开得那样奔放,那样热烈,以其独特的风姿点缀了美好的春天。它们虽然很快凋谢了,但它们美丽过,它们辉煌过。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它们短暂的生命已经很有价值了。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就像人生的荣枯,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的。只要体现出自身价值,也就不枉来世上一遭了。这也是自己赏花所产生的一种人生感悟吧!(杨景贤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