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2024-07-05 19:57:02)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重游古都南京

杨景贤

我先后三次来过南京,是短暂停留,没有很好地浏览这座城市。今天我再度来到这座古都,经时隔42个春秋了,时光太快了!真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啊!古都南曾被称之为“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到南京旅游,若想体验和感受当年的金粉地,就必须到秦准河景区,这里当年风花雪月,灯红酒绿,脂粉飘香。尤其是到了大明朝,这里是“红灯区”,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场所。明清五百余年,这里留下了太多的风流故事,给秦淮河贴上了风流的标签。光阴荏苒,斗转星移。风月场所早已消亡,秦淮河成为人游览观光的胜地。

我们一行来到秦淮河景区,立马感受到繁华和热闹,这里建筑古韵浓郁,彰显的都是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一种沧桑感和时代感迎面扑来,街道上行人如织,熙熙攘攘。沿着街道缓缓而行,突然发现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大门上方红灯高挂,有一黑色的匾额,上书“李香君故君陈列馆”八个金色大字。大门两侧有一对联“花容并玉质,侠骨共冰心”。故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背依秦淮河,面临美食街,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想不到李香君的故居能得到保留,很感意外。李香君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八位明末清初的金陵歌妓并称“秦淮八艳”,闻名遐迩。李香君与青年才俊侯方域一段桃花扇的爱情故事,成为秦淮河畔最动人的风流佳话,昆曲《桃花扇》演绎了这个爱情故事,成为艺术经典。很想到李香君陈列馆看看,因时间关系,未能前往观看,留下了遗憾。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前行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巷子,上面题写“乌衣巷”三个绿色大字,乌衣巷?我立马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寄物咏怀的名篇,感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时常默写这首诗。在这里见到乌衣巷,感到意外又亲切。

乌衣巷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之一,坐落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旁,西接钞库街和大石坝街,东通至白鹭洲公园,位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地带。我漫步走进乌衣巷,眼前有一口井,井口由混凝土包裹着,对面墙上挂有一浅灰色的牌子,上写“乌衣巷井”四个隶书大字,这是南京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一个小男孩站在井口附近默默地观看,神情十分专注。这口井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亦是时代的见证。传说这口井是在三国东吴时期挖掘出来,为当时驻扎在此的军队提供饮水。井栏上留下了十二道绳痕,展示它的岁月沧桑。乌衣巷建有王导谢安纪念馆,是一处专门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和王、谢两大家族历史的主题场所。馆内的来燕堂、鉴晋楼等建筑展示着珍贵的六朝时期文物。时间关系,未能前往观看。跟团旅游,就有这样一个弊端,时间不能自己做主,有些景点因为时间关系,想看看不了,留下了遗憾。

秦淮河映入眼帘,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淮水,秦以后始有秦淮之名。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南京最大的地区性河流,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眼前的秦淮河是一片宽阔的水域,碧水悠悠,涟漪层层。河内并排着豪华游船,船顶全是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光闪耀,熠熠生辉。河岸边有亭台楼阁,古式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河岸有一二龙吸珠巨型照壁,照壁是红色,龙是金色,十分炫目。两边各挂有三串红灯,迎风摇曵。河两岸都是明清古式建筑,与古老的秦淮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河水潺潺流,波澜不惊,好像在诉说着古河流的故事。当年的灯红酒绿、风花雪月早日成为过眼云烟,这里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阅读秦淮文化的场所。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南京夫子庙就坐落在秦准河岸边,实际上这个景区的名称叫夫子庙秦淮河景区。来到这里,夫子庙是必看的景点,所谓夫子庙,又称之为孔庙,就是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庙宇。全国有很多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规模最大,影响的孔庙之一可与的东曲阜的孔庙相媲美。

走过牌坊棂星门,来到了夫子庙,夫子庙的门楼厚坚固,古朴典雅。“夫子庙”的匾额由书法大家、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门楼两旁的楹联是“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书法还是很有功力的。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飞檐翘角,气势雄浑。中央悬挂着“大成殿”匾额。门两侧有一对联“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德侔天地道贯古今。”隶书写的古朴雅,功力深厚。大殿前竖立孔子的青铜像,神态庄严,气宇轩昂。这尊青铜像雕塑精美,神韵毕现,是全国孔庙中最高的孔子青铜雕像。

走进大殿,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场迎面扑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殿正供奉的巨幅孔子画像,这是我们常见的孔子画像,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孔子画像。是根据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画作所绘,很有神韵。画像顶端有一蓝色金边大匾,上刻“万世师表”四个金色大字。画像两侧的楹联是“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其师。”雕像前有供桌,中央供奉孔子的神牌位,下方供奉“三牲”。两侧则供奉着“四亚圣”的雕像,东侧为颜回、曾参,西侧为孔伋、孟轲,雕像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在殿内的祭祀区域还摆放着祭孔大典中会用到的古乐器,如编钟、编磬、琴瑟等。

行至“明德堂”,其建筑规模自然不能与大成殿相比,就是一平常的建筑,门开的很大,大门上方有一竖匾额,上刻“明德堂”三个金色大字,刚柔相济,这是北宋宰相文天祥的书法,文天祥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才横溢。大门两侧的对联乃是书法大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书法写的古朴厚重,功力非凡。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走进大堂,一个大匾额映入眼帘,上书“金声玉振”四个金色大字,写的古朴凝重。这里还展出了好多与科举和私塾有关的文物,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遗迹。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位于夫子庙东侧,始建于南宁孝宗乾道四年,刚开始这里只是建康府、县考试的地方,规模较小,直至明朝初期,江南的乡试和全国性的会试都会在这里举行,规模也逐渐增,成为全国第一考场。当年全国举子汇聚秦淮河,可谓盛况空前。

走出夫子庙,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建这样一座夫子庙,意在纪念至圣先师孔子,弘扬儒学,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圣贤智慧,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到南京旅游,一般都会到老门看看。老门东是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街区,因位于南京中华门以东得名,现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气势恢宏的牌坊映入眼帘,高高耸立,非常壮观。牌坊是由花岗岩构建,正中上方有“老门东”三个黑色的大字。大门两侧有黑底绿字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牌坊背面亦有一对联“半壁门东回照诗书礼仪;两弯淮水搖来灯影桨声。”这两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老门东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同时也彰显了古都南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老门东牌坊周围有组街头雕塑,分别是黄包车夫、糖芋苗、老邮筒、学童进馆。雕塑人物全明清服饰,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老门东明清时的民居生活。

行走在这条步行街上,映入眼帘的都是古典建筑,古色古,古朴典雅,红灯高挂,喜气盈盈。一股浓郁的古韵迎面扑来。这些古建筑有的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建筑,有的是仿古建筑,明清建筑打下了历史的烙印,仿古建筑再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人文精神。这里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显得十分繁华。街区保留历史街巷肌理,展示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串接小西湖城市微更新改造片区,留住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在新与旧、传统与时尚间,呈现一幅老城南典型生活样态,是集中体现南京老城南民居街巷、市井传统风貌的特色区域,承载着南京人最深的记忆与情结。很受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

在街道上漫步,不时见到身穿汉服或明清服饰的少女,她们亭亭袅袅,风姿绰约,婀娜多姿,风采照人,成为道亮丽的风景。她们的出现,与古典建筑有机融合,给人一种穿越之感。南京的女子很大气,你给她们拍照,她们不仅不反感,而且给予热情配合。行至在一个石门楼跟前,里面是古式建筑,沿街挂滿了五颜六色的彩灯,这可能是没有下来春节花灯。这里是张家衙,位于箍桶巷南段,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曾是明代抗倭将军张可大府第,曾名张家桥、张家园,如今称之为张家衙,因时间关系,未能进巷内观看。张小泉的剪刀铺在街道左侧,一个栯圆形的大门,上方有一黑色的匾额,上刻“张小泉”三个金色大字。张小泉剪刀始创于1628年,距今600年了。

街道旁有一黛瓦木柱的亭子,飞檐翘角,十分俏丽。亭子中央上方有一红色匾额,上书“结庐市隐”四个金色大字,书法风格独具,有观赏性。两边木柱上有一对联“闲情何必林泉觅;风雅自由市井吟。”耐人寻味,很有意境亭子两角挂有两盏大红灯笼,红彤彤的,很是喜

老门东的文化气息很浓郁,这里有许多用苇帘做的简陋小铺,统称为“水口早市”,有一位身穿汉服,优雅清丽的年轻女子,正在精心作画,她的桌上放置了文房四宝、折扇、团扇等等。这些扇面上都有她的书法题字,字写的娟秀雅致,颇见功力。前来购买她作品的游客还真不少。一个留有长须的老者,有仙风道骨之姿,非要向这位美女合影,美女欣然配合。我也趁机与美女合了影。她是美女,又是才女,合影还是有些意义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行至一烹茶小铺,这里有一男一女,都很年轻,两人都穿古典服装,优雅大方,他们的茶是自己制作的,成分有鲜花水果等,香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有一商铺,由一位穿汉服的美女经营,她善于画指画,她画的高山瀑布青松生动传神,别具风韵,不了解情者,绝对想象不出这是由手指画出来的。在她的画架上有一大红色的牌子,上写“10元为你写诗,你的名字就是一首诗。”只要你给她名字,她就会根据你的名字作一首藏头诗。看来这位女青年还是颇有才气的。有一位年轻的父亲领着自己五六岁的女儿,来为女儿作题名诗,那位女青年略一思索,就根据小女孩的名字作了一首诗,女孩的父亲看后很滿意,连声说:“很好!很好!谢谢!”女青年拿一个上写“我在南京”的纸袋子,将诗装好,送给了这位年轻的父亲。别看这些小摊位很简,但溢滿了文化气息,溢着艺术氛围。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地方人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悠地漫步在街道上,观美景,看美人,悠闲自在,十分惬意。不知不觉行至南京城墙下,映入眼帘的城墙,高高耸立,巍峨壮观,城墙上长了好多植物,绿莹莹的,有的植物还开了密匝匝的白色花儿。我仰视城墙,感叹道;这城墙真高啊!起码比西安城墙高出四分之一。南京城墙与西安城墙都属于明城墙,当时南京是皇都,西安是王都。南京城墙又称“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修建的重要国家工程,长达21个春秋才修建而成。该城墙是世界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的砖石构造的城墙。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重游古都南京散记

南京城墙是都城城墙,其规制自然要高于西安城墙,但城墙的完整性和墙体的厚度不如西安城墙。西安城墙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南京城墙在时隔27年的1988年才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和西安城墙都是历史文化遗产,应当给予重点保护。

我站在城墙下发思古之幽情,这座历经600余年历史古老城墙,见证了多少历史风云?经受了多少战火硝烟?今天依然巍然地耸立着它是历史的见证,古都南京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离开老门东,就要乘车赶往机场了,再见了古都南京!再见了老门东!再见了美丽的秦淮河!有机会我还再来的。杨景贤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