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古镇游记

标签:
文化旅游 |
杨景贤
我喜欢游览古镇,因为那里有历史的记忆,有时代的烙印,有传统文化的浸染,有风土人情的呈现。走进古镇,你会被一种古老的氛围所感染,会形成一种穿越之感。这种感觉会融化到血液中,会浸淫到你的灵魂中。我先后游览过浙江的乌镇、云南的束河古镇、和顺古镇,以及贵州的青岩古镇等。这些古镇都在我脑海中打下深深的印记,都使我有了不同的收获。当我来到又一个古镇宏村古镇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位于黟县东北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宏村古镇有“画里乡村”之称,有近千年历史的宏村古镇,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
宏村三面环山,建有较大的池塘南湖。村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成背山而水之势,形成“枕山、环水、面屏”的格局,是非常理想的风水环境。以南湖为主要水系的牛形村落塘渠水利设施,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错落有致的民居群是牛躯,引清泉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是牛肚,四座桥梁是牛腿。这种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称得上是匠心独运,不仅为村民解决了用水,而且彰显了设计者的大智慧。




这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宏村的大门古朴厚重,飞檐翘角,显得十分凝重。门楼是木制结构,顶部是黛瓦铺就。大红灯笼高高挂,随风摇曳。门楼的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书有“宏村”两个金色大字,字体笔画粗壮,浑厚遒劲。大门两侧有两副楹联“千年古村逢国运,万世基业承祖德。”“水圳涌动千秋韵,月沼映出万户春。”门楼后亦有一副楹联,“来匆匆慕名遗产国宝,去恋恋感悟乡愁家园”。这些书法写的还是有些观赏性,为门楼增色不少。
走进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湖水清澈,碧水荡漾,绿树掩映,远处青山隐隐,近处徽式建筑栉比鳞次。进村需经过一个拱桥,栱桥设计独特,很唯美,由于今天游客较多,人们需排队前行。这座桥名叫画桥,当年在《卧虎藏龙》电影里,英姿勃发的周润发牵着马从这座桥上走过。如今桥依然在湖中屹立,川流不息的游客踏着周润发的足迹前行。
南湖种植了很多的荷花,夏秋之交,这里荷花开得灿烂,开的艳丽,把南湖装点的美不胜收。现在花季已过,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荷叶了。荷叶依然繁茂,依然充滿勃勃生机。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作为牛肚的南湖,成为村镇的风景名胜。




南湖书院位于南湖北畔。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此六院被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即“南湖书院”。南湖书院是皖南保存最完整的宗族书院。书院亦是徽派建筑,中央顶部有一蓝色匾额,上书“南湖书院”四个大字,匾额斑斑驳驳,有些沧桑感。下方吊着四个大红灯笼,红彤彤的,很是喜庆。往里行,就到了志道堂,堂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堂内上方有一匾额,上写“志道堂”三个大字,有两副楹联引人关注,一副为”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另一副为”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齐家志存忠孝心。”是倡导人们行仁义,存忠孝的。一副是楷书,一副是行书,都写的蛮不错的。
南湖书院前面的月沼又称月塘,位于宏村中心部位,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人汪思齐制订了扩大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经再次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形成了月沼。月沼的水质良好,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微风吹拂,荡起阵阵涟漪。水沼周边都是徽派建筑,粉墙黛瓦,栉比鳞次。




再往里行,看到一张供桌,上面摆了五个牌位。牌位的背后有一张孔子的画像,这像画像是我们常看的孔子画像。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画,我家就有一个画有孔子像的磁盘。画像上方有“至圣先师”四个隶书大字,画像两边有一对联“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这副对联也是我们常见的。记得当年我去孔庙时,在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东匾额是“德侔天地”,西匾额是“道冠古今”。“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意思应是,美德齐同天地博大厚重,治理国家的仁道从古至今,天下第一。“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意思是,孔子删改整理著述传授六经,将法令法度流传下来,为万世提供了研之不尽的绝代经典,树立了敬仰践行的不朽榜样。
再往里行,看到一块绿色的匾额,在房顶上高高悬挂,上写“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书法功力深厚,相当漂亮。有说是这块匾额是赞扬孔子的,有说是赞扬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但我认为,这副匾额就是赞扬孔子的,只有孔子才配得上“万世师表”这样的评价。




我们一行来到了汪氏宗祠,汪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汪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属"满堂柱"建造。曲梁与柱子衔接处均有丁头拱承托,拱眼如单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镂刻精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汪氏宗祠建设的比较气派,大门上方有一金色匾额,上书“汪氏宗祠”四个隶书大字,写的很有力度。大门前方有一楹联“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江南第一家。”这副楹联立意高远,气度不凡。来到乐叙堂,外面高挂一红色匾额,书有“恩重谊长”四个金色大字,有一副楹联意味深长,“非因报应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这副楹联是说行善,做善事,不是为了报应,读书也不为为了求功名。没有了功利主义,境界就显得高远了。
乐叙堂为汪氏宗祠,建于15世纪初。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乐叙堂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是同族中祭祀聚会,议事训戒,谈婚论嫁的场所。在“叙乐堂”匾额下,挂了三幅画像,这应该是汪氏祖先中的三个重要人物。两侧有一对联“基开雷岗绵世泽,诸承越国萃簪缨。”字写的劲道有力。




在左上方有一红色匾额,上写四个隶书金色大字“巾帼丈夫〞。下面挂着一幅女性的画像。端坐在那里,显得庄重大气。在只许男人出入的祠堂中,供奉一女人画像,这在我国的祠堂中是极为罕见的,说明胡重在汪氏家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胡重这个女性不简单,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她是汪氏七十六世祖,明永乐年间山西运粟主薄汪辛的夫人。汪辛在去山西做官前,将一切家政委托夫人胡重全权处理。由于之前胡重曾参与汪家行政事务,并展示出不凡的才干,得到族人的拥护。在那个时代,让一个女性当家,是破了规矩的。但汪辛看重夫人的才干,大胆地让夫人主政,也是很有魄力之举。胡重不负重望,延请高人,历时十载,完成宏村水利工程总体没计,并带领汪氏宗族成员,多方筹集资金,开挖水圳月沼,引水进村,建立汪氏宗祠乐叙堂。并精心抚养两个儿子及英年早逝的小叔子家里的六个子女,使他们逐一成材。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女性!汪辛任职二十年回乡,看到夫人取得的非凡成就,由衷感到惊叹和佩服,称其为“巾帼丈夫”。胡重在宏村的建设和水系的形成中,呕心沥血,展示才华,称得上是居功至伟。
往纵深行,看到一个蓝色匾额,上刻“寿冠宏泽”四个大字,下方供了一些牌位。牌位两侧有一楹联“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这两句楹联体现了汪氏家族育人的宗旨,尊祖敬宗,读书积善。对今人亦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我们漫步来到树人堂,树人堂为清刺授奉政大夫诰赠朝仪大夫汪星聚于同治元年所建。也称之为民艺收藏馆,是房主汪升九十五代孙汪森强的私人收藏馆,为弘扬徽州的历史文化,主人多年来从民间及博物馆收集了明清民间时期许多老物件,再现了当年徽州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树人堂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书“树人堂”三个大字。字写的蛮有观赏性。下方有供桌,摆放了一些磁器和小画屏。树人堂显得比较简朴,给人一种沧桑感。堂内挂滿了书画作品。有两副对联引起了我的关注,“孝悌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如金如锡如圭如壁,学圣学贤学佛学仙。”这两副对联很耐琢磨,意味深长。



从树人堂出来,沿着街巷行走,宏村的街巷普遍较窄,多是石头铺路,沿街有不少商铺,主要卖当地的土特产和小吃。在狭窄的街道和小巷里,到处都悬挂着颜色不同的灯笼,不少商铺挂了多盏灯笼,古色古香,色彩斑斓。将街巷装扮的五彩缤纷,古韵浓浓,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里的商贩不喊不叫,默默地坐在那里,有顾客光顾,他们满面春风,热情洋溢,或介绍商品,或请你品尝,非常温和,非常文明。不像有些地方,弄一喇叭,一天都在喊叫,让人心烦。夕阳西下,夜幕四合,街道小巷亮起了灯,灯火阑珊,光晕闪烁。街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韵,这种风韵有点古老,有点沧桑,亦很祥和,很温情,带给人们一种和谐雅致的氛围。这是传统文化对古镇的浸淫,而呈现的一种品质和风情。
在宏村村口,有两棵长势茂盛的古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这棵银杏有500多年的树龄了。两棵大树冠形状像两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在夜幕茏罩下,再看这两棵古树,很有意味。古树显得粗壮威武,古韵更浓郁,更有沧桑感。人活百岁难,一棵树居然活了500多岁,而且枝繁叶茂,还会长久地活下去。人与之相比,就显得有点渺小了。当然,这种类比是不恰当的,不科学的。人怎能与树木同日而语?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与大自然相比,是渺不足道的。人类应爱护自然,敬畏自然。
沿着南湖边悠悠前行,夜幕下的南湖显得幽暗了,有些模糊了,给人一种神秘感。看到有些学子仍在湖边写生,他们很专注,很认真。他们在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南湖的绝美风景。此时看到成群结队的学子,背着背包,拿着画夹,姗姗走来。男子帅气,女子靓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们都是来画宏村的,都是被宏村的美丽景色吸引到这里来的。他们大多数是美术专业学生,仅2021年一年,就有30多万的学生来这里写生,他们多数是在村中租间房子住一段时间,每天在村中找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住下来,先进行拍照,然后现场临摹。30多万!这个数字够庞大!就是一人画一张,就是30多万张啊!他们用画笔描写宏村的美丽风光,展示这里的风土人情,用艺术宣扬这个古老的村镇,这无疑会对宏村的发展和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杨景贤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