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随想

标签:
文化 |
杨景贤
青海有座日月山,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这里流传。
唐贞观十二年,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向大唐表示了和亲的心愿。
大唐皇帝李世民,
为了化干戈为玉帛,
决定满足他的夙愿。
寻寻觅觅,
让族弟李道宗之女,
挑起和亲重担。
钦封她为文成公主,
与吐蕃联姻。
下嫁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的命运被改变。
事情来的突然,
文成公主心有不甘。
长途跋涉千万里,
远离父母,
远离长安,
心中如何能安然?
文成公主辗转反侧,
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
从此将与父母远隔万水千山,
恐怕终身难得见面。
这位十六岁的花季少女,
心中悲凄,泪水涟涟。
皇命难违,
只能尊旨前往和番。
皇后召见文成公主,
赐大铜镜一面,
皇后言道,
你此去和番,
恐不得再回长安。
赐你铜镜一面,
可远隔万里遥望长安。
此乃日月宝镜,
从中可以看到唐都长安。
公主闻言泪流滿面,
手捧宝镜思绪万千。
宝镜是自已心灵的寄托,
可解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公主踏上了西行的征程,
离开了皇城长安。
万水千山,长路漫漫。
道路崎岖,风云多变。
历经磨难,充滿风险。
时而狂风骤起,
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沙尘飞滿天。
时而天降暴雪,
朔风劲吹,天气酷寒,
行路十分艰难。
越过西宁,
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
寸草不生,荒野一片,
公主心中好不凄然。
忆想繁华的长安,
再看眼前的凄凉景象,
公主心中苦不堪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历时三个春秋,
公主到达青海湖畔的赤岭山。
这里是内地赴西的咽喉要道,
亦是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
三年的雨雪风霜,
三年的饱受磨难,
三年的沧桑岁月,
公主的面相有了改变,
有了风尘的印记,
但依然是国色天香,
依然是娇美的容颜。
过了赤岭山,
就是吐蕃的界面。
公主抓一把大唐的黄土,
装进荷包留作纪念。
进入吐蕃境内,
戈壁漫漫,黄沙浸眼。
滿目荒凉,甚是伤感。
思乡之情再度涌向心间,
公主取出宝镜,
细细观看,
大唐长安的繁华景象,
顿时映入眼帘。
繁华的市井街道,
巍峨恢宏的宫殿,
那是自己多么熟悉的场面?
这一切与自己越来越远。
这一切都成为永诀,
今生不可能再回长安。
公主心中禁不住凄凄然,
思念像潮水般涌向心田,
手拿宝镜泪水涟涟。
公主突然心中一激灵,
自己肩负使命,
肩挑和亲重担,
岂能为了思乡之情,
辜负皇上的重托,
愧对大唐子民对自己的期盼?
如果再窥视宝镜,
就会愈加对故乡思念,
就会失去勇气,
难以勇往无前。
必须斩断思乡情丝,
才会挑起和亲的重担。
文成公主转身向西,
毅然将宝镜掷下赤岭山,
宝镜顿时碎成两片,
幻化成两座大山。
东边半块朝西,
幻化成日山。
西边半块朝东,
幻化成月山。
赤岭山从此成为日月山。
过了日月山,
两眼泪不干。
公主思乡的泪水,
变成了倒淌河,
自东流向西,
成为一大奇观。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书写了壮美的诗篇。
和亲消弭了战争的隐患,
人民生活安逸,
边境详和平安。
文成公主是和平的天使,
她所作出的奉献,
将永载史册,
藏族人民为她建立庙宇,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