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2019-05-27 14:56:18)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读叶圣陶先生关于整本书阅读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而他一贯重视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他的整个语文教育思想都是以养成习惯,培植能力,训练技能为目标,最终通过教师指导(教给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
(一)读整本的书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作用。
1.扩大阅读空间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
2.应用阅读方法
叶老认为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而且往往就具备在一本书之中,所以要研讨各体的理论,整本的书完全适用。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3.养成阅读习惯
用整本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切实有效得多。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在叶老“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语言。
2.锻炼思维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维的凭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才是阅读的主产品。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并且与自身对照,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读书笔记等表达的练习,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中不断提高思考的频率。通过表达,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同时也养成思考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对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学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强健精神
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就开阔了视野,能够与古代的先贤对话,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又能使他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更多的体悟,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就不会迷失在社会中。精神的强健带来的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对人生的了悟。
4.提升境界
学生在接受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慧,获得人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以古鉴今,能够推己及人。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须臾不可分的。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
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智育使人智慧,智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智大慧。德育使人醒悟,德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彻大悟。”一本书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这岂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学生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获得自己。可以说,学生发展语言的过程,就是获得新的生命的过程。学生为了人生境界的提升,为了生命的完美而进行阅读。换言之,整本书阅读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