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6树和喜鹊

(2020-10-09 09:02:1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设计

 

6 树和喜鹊(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    陈阳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12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

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像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引出喜鹊

课件出示喜鹊

1、这种鸟就是喜鹊。平时成对儿生活。喜欢吃小虫、豆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同学们喜欢它吗?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喜鹊有关的课文,请你看着屏幕和老师一起读课题----6 树和喜鹊。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边看屏幕,边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听准每个字的读音,特别

注意圈出的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课文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字特别调皮,他出现了很多次,而且每次的读音还不太一样。找对了,就是“一”字。请大家跟老师读一读:

3、现在请你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你数对了吗?

三、品读文本,学习12自然段,随文识字

1、出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试着说说图中的内容。

师: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孤零零的生活着。课文的12自然段正好和这幅图的内容相对应的,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读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鸟窝里只(zh)有一只(zh)喜鹊。

1)出示草窝的图片,学习“窝”字 。

 

“窝”是本节课会认的生字,你见过窝吗?窝是鸟类或其他动物的巢穴。看,这个用干草和树枝编成的草窝,是小鸟的家,鸟宝宝们依偎在一起,等着妈妈给它们喂食呢。小鸟的家我们叫---鸟窝。

2)“学样子”小练习:根据“鸟窝”的构词特点说新词。

小花狗的窝应该叫(狗窝);狼的窝叫(狼窝);蜜蜂的窝就叫(蜂窝)。

3、解决多音字“只”: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个句子中包含了同一个字的两个不同读音,让我们看看它们的音节。zhi是整体认读音节。读三声时,可以组成只有、只要、只好。当他成为量词的时候,读第一声,其他时候读第三声。一只后面可以填一只鸡、一只鸭、一只鹅、一只猫。

4、树和喜鹊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中出现了哪三种事物呢?

找到了吗,这三种事物分别是树,鸟窝,喜鹊。

5、同学们思考除了这三种事物,文中还提到其他的事物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只有”在这空旷的原野上,放眼望去,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一阵风吹来,他们无依无靠,而且没人陪他们玩,这种状态可以用文中哪个词概括呢? 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出了孤单。

6、识记“孤单”

1) 借助拼音,读一读“孤单”。

2)看字形识记“孤单”。

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孤单就是孤独,孤零零的意思。先来看“孤”,他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是 “子”字旁,表义,指幼儿。子字做旁的时候最后一笔变成提。你还见过哪些带子字旁的字?孩子的孩、子孙的孙、鼻孔的孔。记住了吗?

(出示课件展示“单”字形的演变)接下来大家看“单”字。“单”,指的是独一的、独个的、一个的。它的部首是倒八,就像把八字反过来一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单字的字形演变,首先出示的是甲骨文。“单”是古代狩猎、作战的武器。是由树杈演化进而来。远古的人类用最容易得到的树杈做工具和武器,后来在枝头绑上石块和绳套,中间就像一张大网,用于砸打和套住物体。接下来两个是金文,中间的田字,就像一张网。最后一个字是隶书。相信看了单字的字形演变,你对这个字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

3)出示课文中带“孤单”词的句。我们找出文中带有“孤单”的句子,一起读一读。想一想文中谁孤单?为什么说他们孤单呢?

师:树和喜鹊很孤单,因为这里除了这棵树,再没有其他树了;树上除了这一个鸟窝,再没有第二个了;鸟窝里除了这一只喜鹊,再也没有其他的鸟了。

7、此时,如果你是这棵大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此刻,如果你是这只孤单的小喜鹊,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愿呢?是不是特别希望有朋友。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没有伙伴,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回家时会感觉孤单;当放学了,爸爸妈妈没有来接你,只有你一个人坐在教室时会感觉孤单。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情况,你会孤单呢?

8、树和喜鹊那么孤单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可能难过、可能伤心、可能孤独)你能用伤心的语气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吗?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

三、品读文本,学习34自然段,随文识字

1、树和喜鹊就这样一直孤单下去了吗?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大声朗读34自然段。

2、这里种了好多好多的树,“种”这个字还有另外一个读音,就是zhng,我们读一下这句话。  果园里种(zhòng)了很多种(zhng)果树。

3、这么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他们住的很近,

 

所以树和喜鹊成了-----(邻居)。

出示:邻居,同学借助拼音读准这个词。这两个字,同学们可以用加一加、熟字加部件或熟字换部件的方法来识记。

“邻”在古时候原本的意思是小村落里的若干一些住户,他们互相保护,所以我们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他的意思是当我们家里遇到急事,住得远的亲戚就不如住得近的邻居能及时帮忙。现在的意思是挨得近,或住在附近的人家。跟你同一楼层或同一单元的住户都是的你的邻居,可以组词“左邻右舍”。邻居是住的离你最近的人,所以邻里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邻”这个字还有紧挨着、靠近的意思,数学课上经常会说“相邻的两个数”或“邻近,和老师读一下邻组成的词语。

4、我们找出文中带“邻居”的句子,读一读。

 

 

文中谁和谁成为了邻居?有了邻居他们还孤单吗?

5、认识“都”字。“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字,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而使他的意思不变呢。看一下, “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 “都”也是本节课需要认识的生字,表示提到的的事物全部包括在里面。例如:小丽和小云都是我的好朋友。苹果和鸭梨都是水果。让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师:你认识你家的邻居吗,指指他们住在哪?以后见面一定要主动打个招呼。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六课树和喜鹊的前四个自然段,课文通过一些具体的词语,由从前的“只有”,到后来的“都有”,由从前的“一只、一个、一棵”到后来的“好多好多”,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树和喜鹊发生的变化。现在让我们看着片子上的提示,读出树和喜鹊从前到后来的变化吧!

 

随着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了群体,他们不再孤单了。有了这么多邻居,树和喜鹊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6 树和喜鹊(第二课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    陈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招呼”“静”等生字,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招呼”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的方法掌握“快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从此,他们不再孤单。接下来的日子,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和喜鹊》。

二、品读文本,学习56自然段,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和老师朗读课文,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想想,56自然段中哪个词语能体现树和喜鹊有了邻居后的心情。

找到了吗?就是快乐。

2、出示词语和句子,学生跟读它的两个读音。

“快乐、欢乐”的“乐”还有另外一个读音,yuè  他是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组词音乐、乐曲。

读读下面这句话!音乐(yuè )课上,同学们快乐(lè)地歌唱。

“快乐”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换成其他的词语,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吗?快乐就是开心、高兴、愉快的意思,你换的词和老师的一样吗?

 

3喜鹊和大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心情,那就是快乐。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56自然段,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4、我们可以从叽叽喳喳、招呼、一起,看出了树和喜鹊的快乐(红线画出)

5、出示叽叽喳喳 师:天一亮小喜鹊们一起飞出去玩耍、觅食;天一黑再一起起飞回窝里睡觉。这些天天在一起的小喜鹊,从早到晚你说,我说,可热闹了,这就叫做叽叽喳喳。文中还有一个和它结构一样的词语,是安安静静。

6、出示“静”字。它的部首是“青”字旁。与“动”是一对反义词。形近字有:清水的清 请客的请 眼睛的睛 晴天的晴。

 

像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种AABB式的叠词,可以加强表达的效果,读起来更有韵律感。我们来感受一下。比较句子:小明高兴地去上学。小明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同学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了吗?一个是高兴,一个是高高兴兴,那么它们表达高兴的程度有什么不同呢?高高兴兴感觉更快乐一些。让我们把第二句话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AABB式的叠词在情感表达上,程度会更深一些。像这类的词语还有很多,让我读读吧。(明明白白、开开心心、干干净净、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整整齐齐、快快乐乐、清清楚楚)       

7、树和喜鹊成了邻居,他们见了面会打招呼。出示“招呼”一词,首先请你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提示“呼”本身读一声,在招呼一词中读轻声,跟老师读一遍打招呼一般是边问好边摆手,所以,“招”是提手旁、“呼”是口字旁 ,我们也隔着屏幕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刚才圈出的部首是他们的形旁,表义。(圈出声旁)两个字的右半部分,是他们的声旁,利用声旁我们就能读准字音了。

8课文中谁和谁互相打着招呼呢?(就是那群快乐的小喜鹊)以后我们早上到校,见到同学和老师,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回到家,在小区、电梯里看见熟悉的邻居,也要打招呼,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9、树和喜鹊有了邻居,出去有人相伴,回来有人相依,不再孤单了,所以它们都很快乐。我们也开开心心的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师生共读一遍)

小结:课文已经学完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树和喜鹊从孤单变得快乐。下面我们就进入学习生字的环节。

三、复习巩固会认字

1、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先来借助拼音读一读(领拼读)。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自己用小手指着屏幕读一遍吧。

2、生字认识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你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1-2个说一句话吗?

孤单:有了朋友,我不再孤单。安安静静:同学们坐在教室安安静静地读书。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六个生字)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六个字是本节课要学会书写的生字,请同学们按照字的结构给他们分一下类。(出示分类结果)我们将它们分成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让我们看看这些字宝宝是不是都回到了自己的家。

 

 

2、我们先来看半包围结构的“居”字(出示“居”)

所有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规律,都是外面部分要把里面部分包起来。

同学们回忆,第三课我们学习过半包围结构的“这”和“过”两个字,他们属于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 。大家观察“居”字跟它们有什么不同?“居”是左上半包围结构的字。     

下面我们看看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居字上小下大,横画距离要相等。书写时注意尸字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长横在横中线上,并且伸出尸字头外面。

(出示书写范例)伸出小手跟老师书空“居”字,再看一遍。请你在田字本上练习写2个居字写字的时候要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注意眼睛和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写完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再看一下左右结构的这三个生字,还是先来观察各部件的位置和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招、呼、快”都是左边的部件窄,右边的部件宽,右边的部件有一部分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中,我们将这样的结构称为左窄右宽的字。左右结构的字要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来书写。

 

再来看一下这三个左窄右宽的字,先来比个子高矮,一比较,我们发现“招”左高右低,头不齐,脚齐。 “呼”是左低右高。“快”是左右同高。

我们继续观察右半部分的哪些笔画要穿插到左半格呢?“招”右边“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横和提的下边。右边的口略扁,口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比提手旁略高。

“呼”,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下面。口字旁在左边,要写得略方略小,与招的扁口不同。要写在横中线上面。

写“快”时 , 右边的横折、横、竖撇三笔都要穿过竖中线到左半格。撇为竖撇,上段是直的,捺与撇对称,要舒展。

我们书空一下“竖心旁的笔顺先写两边的点,左点垂,位置较低,右点平,略高。后写中间的垂露竖。在本上写2 个竖心旁。

在写字之前,同学们先观察好各个部件的位置、大小关系,并借助横、竖中线确定好主要笔画的位置,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好。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写一写这三个字,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看一看屏幕上的字。写好后和屏幕上的字对照一下。

4、下面我们要学写的字是“单”字,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注意多横距离要相等。书写时可以借助横、竖中线定位,第六笔横在横中线上,第八笔悬针竖居中,写在竖中线上。要突出第七笔的长横。

 

伸出小手书空“单”字。

5、最后我们学习的是独体字“乐”,他和“单”一样 ,书写时可以借助横、竖中线定位。第二笔竖折的折写横中线上,“小”的竖勾位置放正,在竖中线上,不能与上面的撇相连。它的两点左右对称。请同学们书空笔顺。在字本子上“单”“乐”各写2个。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会写了新的生字,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还知道了,有朋友,就有快乐朋友是快乐源泉。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分享、快乐,《树和喜鹊》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话。故事非常浅显,却蕴含着深意——有了邻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乐。本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特点,采用了重复的表达方式。依据课标,识字、学词、读好课文是低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采用了随文识字、学词的方法。本课教学按照重点词句的线索来设置。“孤单-快乐”,“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树和喜鹊为什么会又感到快乐呢?借助于充分的朗读,“一个、只有”,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没有朋友的陪伴只能只身一人在树林里边。从而理解“孤单”的意思。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在教学中,我力求识字方法多样化,设计了加一加、形声字、多音字、图片等识字方法,还直观展示了汉字演变的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的积极性。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找到主笔的位置,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孩子们书写时,提醒他们要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注意眼睛和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争取让每个学生养成“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在字词教学中侧重积累和运用,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是让他们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积累。像AABB的词语也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为了应用,积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口头表达练习。其实,语文课就是一种语言素材的积累及运用,并不是把一篇课文上完就好,我们要把课文切割成一个个语言知识的训练点,让孩子们每天都能积累一些字词,一些句式,一些学习方法,再收获一些学习感悟,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学习下去,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能力应该会得到逐步地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