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向明确任务明晰要求明了

(2020-10-28 19:08:57)
分类: 科研任务

导向明确  任务明晰  要求明了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学习方策

课题组骨干成员   新桥中心学校  汪梦玲

 

 

摘要: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共有课后练习 65题,涉及读书指导、阅读理解、语言积累和运用、拓展延伸、小练笔、综合实践等多种类型。教材编写者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后练习  主要特点  指导方策

 

四年级下册全册共有课文 27篇,其中精读课文 20篇,略读课文 7 篇,精读课文有课后习题,一般有 2~4 个习题。略读课文课后没有习题,但课前有阅读提示。本册书的课后习题第一题是关于课文朗读和背诵方面的习题;第二题大多是对课文阅读理解方面的习题;第三题大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的习题,也有想象方面的习题,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第四题是小练笔,也有阅读链接和开展活动的题目。

 

第一部分: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1.练习内容(列表呈现)

 

课文

课后练习内容

每课课后练习数量

1.《古诗词三首》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

2.《乡下人家》

一、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二、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三、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地里探出头来。2.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选做: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4

3天窗》

一、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三、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2.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3

4*《三月桃花水》

略读课文

 

5《琥珀》

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三、“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四、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

4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二、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三、课文中的不少语句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四、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4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一、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三、选做

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说一说。

3

8*《千年梦圆在今朝》

略读课文

 

9《短诗三首》

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二、“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活动提示: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诗歌的美丽。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4

10《绿》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三、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3

11《白桦》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读一读,选择几个词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辉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选做: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活动提示: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4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略读课文

 

13《猫》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二、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三、小练笔: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平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四、读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

14《母鸡》

一、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二、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三、《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

15《白鹅》

一、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二、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叫声:

步态:

吃相:

三、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4

16  《海上日出》

一、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3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二、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游泳本领高   四、

二、上夜校读书    五、

三、              六、

3.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略读课文

 

20*《芦花鞋》

略读课文

 

21《古诗三首》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二、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

22《文言文二则》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三、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胤恭勤不倦。(疲倦)

2.家贫不常得油。(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3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二、“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三、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3

24*《黄继光》

略读课文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一、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二、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选做:

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3

26《巨人的花园》

一、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二、说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小练笔: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3

27*《海的女儿》

略读课文

 

 

2.数量统计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共编排课文后练习题65道。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练习,但课前有阅读提示。课后练习最多的课文是《乡下人家》、《琥珀》、《短诗三首》、《白桦》 、《猫》 、 《白鹅》这些篇,有课后练习题包括小练笔共4道。全册平均每篇课文课后练习(   2.4)个。相比人教版当册教材,统编版教材课文练习题有所增加。(人教版教材课后练习平均数:1.6个。)

3.内容介绍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特点以及文本特点精心编制的,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后习题的目标指向与编者的观念与意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传统教材来说,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针对性更强,对学生目标能力的训练要求更为细化、明确。

 

第二部分:全册课后练习题的主要特点

1.题目表述的特点。在题目表述方面,统编教材的表述更简洁,更具体,给出了示范,更能切实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人教版课后习题在表述方面则比较笼统。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后习题中,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统编教材给出了路线图的格式,而人教版教材只是让学生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不够详细和具体。

人教版 1594460739(1)

统编版 1594461089(1)

2.相对人教版教材的课后习题而言,朗读,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在《乡下人家》和《巨人的花园》中提出: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在阅读中,理解了词句所描写的实际事物,想象成画面之后,再把所想象的画面连接起来,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对于诗歌的朗读要求,则是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并背诵课文。

3.结合生活,练习有拓展。本册课后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中的选做题: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让学生从生活上联系语文,语文和生活密切相关,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容易了。还有《海上日出》课文后提出:结合自己看日出的体会说说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第三部分:全册课后练习的学习对策

语文学习是一个阶梯型的学习过程。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思考、感悟、辨析、欣赏等多种语文学习方法。这就离不开课后练习对学生针对性的考察和提升作用。在课后练习中分布着多种语文要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能够有效落实阅读训练、表达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多方面的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创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

课后练习中的题目都是根据相应的语文要素来设定的,教师运用相应的练习题目对学生进行考察,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真正让学生强基固本,形成完备的语文学习体系。下面,笔者就浅谈运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

(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是学生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阅读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一项能力,才能够对文本形成深刻的感悟,进而进行一步的探究与思考。尤其在诗歌、散文等作品中,作者经常将重要的情感蕴含在个别的词语,也就是诗眼、文眼中。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课后练习,让学生从关键词语出发,以小见大,对全文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情感感悟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四年级下册关于《繁星》(一三一)的课后练习对学生展开训练。教材中让学生阅读诗歌《繁星》(一三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大海呵!那一颗星没有光,那一朵花没有香,那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等句子,然后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说“那一颗星没有光”,“那一朵花没有香”?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大海”的独特意象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冰心的诗歌具有赞美母爱、赞美自然、思考人生的三大主题。之后,让学生思考:“大海最可能和哪个主题有关呢?”能够发现“大海”具有博大宽广、容纳一切的特点,就像母亲一样包容爱护着自己的孩子,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赞美。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思潮与波涛象征着什么呢?”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用思潮来代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将母亲的关爱与教导比作大海的波涛,体现出母亲对自己的精神上的支持。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依恋。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关键词句的独特内含中进行思维的发散,将词汇的特点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提升自己的情感感悟能力。

(二)进行多样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练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训练要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问题的提出者以及答案的制定者,学生只能对标准答案进行抄写与记忆。造成学习兴趣不足,思考能力欠缺。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四年级下册《琥珀》一文的课后练习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课后第一题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尝试提出问题并解决。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给予学生提问与思考的自由,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题目提示的“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对此,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生物学、化学方面的常识,认为科学家可以通过琥珀中的碳物质的衰变情况来确定琥珀形成于一万年前。并且学生能够想到苍蝇和蜜蜂的动作都是十分敏捷的,只有在相互纠缠,对外界事物没有防备时才会被困住,从而认为科学家推测的琥珀形成的过程是合理的。有比如,学生可以提问:“如果换作是一个大人,会不会在沙滩中捡到琥珀?”学生可以认为小孩是充满好奇心的,因而对于脚底的石头很感兴趣,能够捡起来观察。而大人缺乏童趣,可能会对埋在沙子中的琥珀置之不理,因而继续让琥珀被埋没。在这样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进行总结归纳,审视文本脉络

以宏观的视角对文本的结构和写作脉络进行总体认知,总结文本的写作顺序是重要的阅读训练要素。因此,在课后练习中,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主要内容出发,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对文本进行有层次、有条理地总结,对文本达到立体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课后练习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课后练习的题目是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将路上→()→()→()→()→出洞的路线图补充完整。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题目,在阅读中将课文划分为六大部分。学生阅读“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等段落能够发现第一、二自然段是对沿途风景的描写。阅读“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等段落能够知道第三、四自然段是对洞口的描写。阅读“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一句能够发现第四自然段也有对外洞的描写。阅读“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等段落能够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对孔隙的描写。阅读“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能够发现第六自然段是对洞内的描写。阅读“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一句,能够发现第七自然段是对出洞的描写。从而能够将全文分为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等六大部分。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思维从宏观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有条理的认识。

(四)激发想象能力,进行个性创作

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是一项重要的表达训练要素,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落实这一项语文要素,就需要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摆脱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尽情发挥出来,感受语文学习的自由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一文的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课后的“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中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在写作前,学生可以先思考花园中有什么?孩子们会玩什么的问题。之后,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如,可以想象孩子们在花园中捉迷藏,许多的蝴蝶环绕着他们,为他们加油助兴的场景。也可以想象孩子们在花园中发现了巨人埋下的宝物,但是他们又将宝物埋藏了起来,防止被别人盗取。同时,还可以想象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家人来叫他们吃饭、一个孩子突然在花丛中迷了路找不到其他人的情景。学生可以将这些想象的片段进行描写,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课后练习的题目具有专项训练的功能,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对课后练习的运用,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参考文献:

[1]金鑫,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编制研究,《苏州大学》,2016.

[2]于仁彬,优化小学语文练习设计的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3]文术婷,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