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

(2022-04-17 18:09:32)

秦腔

 

这段时间实在是不想看一些专业性、理论性很强的书,就想让自己舒服一点,看微信直播间也觉得无聊,于是借了本贾平凹的《秦腔》看看。其实对贾平凹我也没多大兴趣,完全是顺手借来读的一本书。

这本书还是很强的带入感的,很快我就被带入小说情境了,几天就看完了。小说以“秦腔”命名,但并不是来写秦腔这一戏曲文化,也不是写因秦腔而引出的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写的是一个地处陕西腹地中的一个小镇,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的改革变化正处于急剧转型变化的时刻,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刚刚睡醒的一个内地小镇更是不知所措,懵懂的村民一边奇怪地看着世界地巨变,一边不由自主地紧跟着时代变化的脚步挪动着。但是这个变化是发生在这片古老厚重的陕西土地上,无论怎样变化,那股朴素的秦风却挥之不去,所以作者给此书取名“秦腔”。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几段秦腔,秦腔演唱高亢激昂,观众听后热血沸腾,深受感染。他与中国其他地方戏种有着明显区别,没有京剧的华丽端庄,没有昆曲悠扬,也不似其他地方戏婉转俏皮,他就是很强的秦特色,让人一下联想到古代秦国的威武,秦人的彪悍。

小说叙述中,不时地就出来一段段秦腔地唱段,有歌词,有简谱,可惜我不懂音乐,但我想这些唱段一定跟小说情节非常吻合,时而激越、时而悲怆,时而舒缓。。。假如这要是一本有声读物,那该有多美啊。

贾平凹的《秦腔》也是带着浓浓的秦风,虽是用着现代汉语写出来,仍然飘着一股秦地的古老味道,读着小说,却好似吃着陕西特色裤带面一样有味道。有趣又有特色。

小说里的人物以这个小镇的一个夏氏家族把整个小说串了了起来,又用了很多辅助角色进行烘托,人物角色众多,快赶上了名著《红楼梦》了。作者没有景色描写、没有形象描写、心里描写,就是通过土里土气的语言描写把一个个人物性格、形象刻画了出来,所以这部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语言,也是他最吸引人、最成功的之处。

读完小说后,还是意犹未尽,像挖掘出作者一点深刻的东西。没有,作者就是运用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语言,描述了一个自己家乡某一时期的一节片段。表现了自己对故土深深的感情,以及这片土地浓烈的秦风秦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洗心
后一篇:道德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