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联
(2022-04-12 17:18:37)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是悬挂于成都武侯祠里的一副名联,被称作攻心联。是清末四川盐政使刘藩对诸葛亮治理蜀国的一番评价,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曾驻足于此楹联下诵读沉思,给与很高评价。
上联说用兵打仗如果能采取攻心的政策,不仅事半功倍,更能的让对手自行瓦解,可以说是自古用兵的上策。而下联说治理国家如果对总体形势没有研判,就擅自使用规章制度,就会是劳民伤财,走向误国失败的结局。审势我觉得是指两方面,一是指当时的社会形势,整个社会经过长期的战争,人民渴望息兵止战,渴望和平,期盼休养生息。而诸葛亮却依然秉持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主动发起战争,最终将蜀国带入灭亡。审势的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国家不是汉室刘姓一家的,是天下百姓的,统一国家也不是诸葛亮个人建功立业的一块垫脚石,应该是为天下百姓建立幸福家园为福祉为目的。显然诸葛亮两方面都没有认识到,最终的失败我们是可以想到的。而治理国家的宽严尺度并不是愈严苛,社会就愈昌明,违法者就越来越少。而老子提倡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你的法律越多,人民越机智,器物越奇巧,社会就越混乱,人民就越贫穷。而应该遵守道的思想,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应该给人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让农民自由成长,自我度化。
这副挂在武侯祠的对联不是对诸葛亮用兵如神、鞠躬尽瘁的歌颂,却是对后世人处世理政的警醒,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