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教学设计

分类: 示范课例 |
安庆市田家炳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老子朴素的辨证思维及课文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2.理解老子朴素的辨证思维及课文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3.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成长经历,汲取运用老子思想。
教学导入:
南怀瑾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初读文本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3)区分轻重,注意语调。
活动二:文本解读
(1)结合资料,翻译课文;
(2)个人质疑,小组释疑;
(3)集体释疑,老师点拨。
学习第一章
问题:本章中,老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比喻论证,论述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论述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老子通过车子、陶器、房子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指出这几样事物都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也就是“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利”和“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学习第二章
问题1:本章中,老子写了什么内容?论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老子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为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等轻浮之举,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必然短暂而不能持久,是不足为范的。
问题2: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处世哲学,对我们的当下生活有何启示?
提示:从学习、生活、为人等方面谈谈启示。
学习第三章:
问题:本章带给你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人要先有自知之明,知人不如知己,强人不如强己。能明而自强,则有志能富,有志于性,则不失其本真,终可久可寿。能尽性而又能达于命,则无所歆羨而常有余,惟明者能之。能克己而又能勇于善,则有所秉持而常无怠,惟强者能之。
学习第四章:
思考1:概括这一章蕴含的道理?
本章谈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即道的造化法则。
思考2:本章带给你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第一,事物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要在事情有不好的苗头之际,就给予足够重视,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第二,事物皆遵循由微至大,从生至成这一自然规律。面对琐碎细小的事情,应当保持谨慎和尊重的态度;
第三,把握事物生成的自然规律,不好高鹜远,不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事物之上;
第四,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只有打好坚实的地基,才能平地起高楼。
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