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活》阅读设计

(2023-11-20 14:27:09)
分类: 示范课例
安庆市田家炳中学   曹俊敏

任务一:理解小说的情节

1.前情回顾:《复活》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纨绔子弟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的年轻女仆玛丝洛娃(原名卡秋莎),玛丝洛娃怀孕后,却被姑妈被赶出家门。

后来,玛丝洛娃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到监狱去向她认罪,并决心赎罪。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聂赫留朵夫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从而走向“新生”。他也放弃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农民,与上流社会断绝交往,虔诚信奉宗教,相信《圣经》中说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2.关注聂赫留朵夫对于称呼的选择和玛丝洛娃见面时斜睨的笑。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的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3.思考: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之间还有感情吗?玛丝洛娃恨聂赫留朵夫吗?聂赫留朵夫为什么会如此痛苦?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 喉咙也哽住了。

任务二:再读课文,分析沉沦与复活的形象

1.小说善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的精妙描写来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结合令你感触最深的一部分描写,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特点。

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坚决赎罪,想和她结婚,以表明他悔改的诚意,思想升华,灵魂走向复活,复活自己,复活他人。

2.托尔斯泰善于通过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玛丝洛娃的“笑”与“眼神”。

这些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聂赫留朵夫的讨好献媚,一种是对他的鄙夷。多次媚笑表现了玛丝洛娃正处于深深的堕落之中,她逃避过去,内心空虚而又麻木。而鄙夷的笑则说明她没有死一般的麻木,还有疗治的可能。

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中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文中所展现的是她堕落的时期,这时她玛丝洛娃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厌恶。

 

任务三:谈谈“复活”的多层含义。

一是聂赫留朵夫良心、道德上的复活。他原来是个有理想、追求真挚爱情的善良青年,但贵族社会的腐败风气使他堕落。当他出席法庭陪审,发现被诬告杀人并被错判罪名的玛丝洛娃,是他年轻时引诱、抛弃的姑娘时,他开始良心觉醒,忏悔赎罪。探监场景,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

二是预示着玛丝洛娃以后精神上的复活。玛丝洛娃的“复活”同样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聂赫留朵夫的道德忏悔和赎罪表现,逐渐唤醒了她心中的善良和仁爱。玛丝洛娃的“复活”,“在一定程度上历史地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觉醒”。托尔斯泰首次将平民女子玛丝洛娃作为小说的正面主人公,他让女主人公的心灵不断升华,最后光彩照人,体现了他创作思想的发展。

三是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任务四:人物形象对比。

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小说中的人物分成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性格比较简单、静止;圆形人物指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

扁平人物,如《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奸的化身,关羽是义的化身,刘备是仁的化身,张飞是勇的化身,等等。《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邢夫人等。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讽刺)(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沙皇专制的僵化思想保守顽固的势力束缚人们的思想)契诃夫《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讽刺)(立场随着不同的信息不断变化,他左右摇摆、趋炎附势的性格变凸现了出来)鲁迅《铸剑》中的国王、弄臣与妃嫔、街市上的人们;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等。

圆形人物,林冲(沧州遇旧-善良仗义、安分守己;买刀寻仇-正直刚烈、得过且过;接管草场-随遇而安、疑虑谨慎;雪夜复仇-凶猛果敢、奋起反抗)鲁迅《铸剑》中的眉间尺、宴之敖,鲁迅《祝福》祥林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唐吉诃德,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娜塔莎等。

                                        (供稿:曹俊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