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绛县10万亩山楂开启“微藻之恋”

(2022-03-30 16:09:22)

绛县10万亩山楂开启“微藻之恋”

碳汇农业风生水起

绛县10万亩山楂开启“微藻之恋”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2022319日《运城日报》

 

 

雨水时节,站在绛县南樊镇郑柴村观景台上眺望,整划一如仪仗队般的1万多亩连片山楂林一望无际。“这几乎是全国仅有的成片山楂园区,也是我们进军绿色生产、碳汇农业的先行区。”南樊镇党委书记王宏说,“待到秋天,这里仿佛绿色的海洋上漂浮着红色的玛瑙,真是美不胜收!”

“之前,每亩地肥料农药总投入850元左右,施用藻类微生物肥后投入降至700元,每亩山楂还多收105元,投入产出比相当可观。”在郑柴村农民刘善福家的18亩“大金星”山楂树地里,绛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邓志义激动地告诉记者,“尤为重要的是,施用藻类微生物肥后,山楂果品质大不一样,果面更加光滑,上色更加均匀,特别是糖度明显提高,吃起来更加可口。之前只能作为中药材的山楂品类,现在可以卖到果蜜果饯的价格甚至当水果卖,市场竞争力不可同日而语。”

“藻类微生物肥在碳汇农业领域率先‘试水’,既能高效固碳、固氮、减少13成的化肥使用,又能增加10%左右的山楂产量,对于提升山楂口感、色泽和土壤有机质,降低农残度,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明显效果。实践表明,藻类微生物肥还可使土壤有机质提升0.46个百分点。”绛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邓志义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一切,要归功于运城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藻类微生物肥山楂绿色生产应用。”

绛县10万亩山楂开启“微藻之恋”

藻类微生物肥山楂绿色生产应用,即基于固氮鱼腥藻和蛋白小球藻藻类生物技术在富藻山楂绿色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是2021年绛县省校合作领导组、运城市科学技术局、运城市农业农村局、运城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知名院校,结合国家地理保护工程,研究推广的一种山楂绿色生产技术成果。20217月至今,先后完成了田间对照试验、土壤成分变化检测、品质变化检测、应用试验报告、试验论文结题、研究成果科技查新6项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藻类微生物肥的生产培育过程就是不断捕捉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碳捕捉的产物作为藻类微生物肥应用于山楂种植,通过蓝藻空气固氮,减少化肥使用;同时,通过绿藻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果品品质,提高经济林的碳汇能力。”   秦康曦博士说,“目前,我们研发的藻类活性细胞复合生物肥技术已经申请3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相关研究论文已被国家级期刊《果农之友》和国际最顶尖刊物SCI期刊《保健工程杂志》采用发表。藻类细胞的分离鉴定等4项技术和富藻山楂生产技术两大创新点,‘国内外文献未见相同报道’,标志着其藻类生物技术在山楂绿色生产商的应用研究已经进入国际一流水平,也得到国家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毕美家的高度认同。”

  311日,毕美家偕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中心原主任王秀忠一行抵达绛县,就碳汇农业发展在西灌底村、小祁村、郑柴村及微藻研究院进行实地考察。“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发展碳汇农业、加速石化替代、优化农产品品质是大势所趋。绛县有10万亩山楂,占全国七分之一,是我见过的全国最大最好的山楂种植基地,加上樱桃、中草药特色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健康产业舞台广阔。与微藻技术强强联合,不仅能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还能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碳排放,有望打造全国第一批甚至第一个碳汇农业示范县。”毕美家说。

  绛县10万亩山楂开启“微藻之恋”


 “碳汇农业大有可为,绿色发展前景可期。目前,我们我们已经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合作,利用藻类微生物肥进行碳捕捉,抢先打造全国第一个具有碳足迹、碳减排认证的山楂示范区,不断提高绛县森林和土壤的碳汇量,争取早日成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农业典型案例。”绛县县委书记解芳说,“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绛县的百年山楂树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举办全国山楂加工产业论坛,尽快将绛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山楂加工和集散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