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北宋的政治》听课思考

(2019-03-14 14:42:48)
分类: 双周记
      本周听了我校李翠红老师的一节校公开课《北宋的政治》,李老师是我们学校很受学生欢迎的一位历史老师,她讲课很有自己的风格,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总能很高效的在她课堂上掌握知识,是我学习的榜样。   
      《北宋的政治》这一内容比以前的教材,增加了很多新知识,以往的初中教材对北宋的政治措施,重文轻武这方面并没有详细讲,部编版这次的新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动。本课的重点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难点是要理解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怎样能不照本宣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知识,李老师这课做到了重难点突出,以学生为主。
       我校推行课改,初三的老师本学年还未正式学习,因此去听这节课实际上可以让我感性认识一番,也有自己的一点小小体会。这一课采用课改模式,学案教学。很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堂的第一环节,就是学生必须先完成学案的预习案部分,并根据预习指引做好课堂笔记。李老师针对课文重难点做了指导性讲解,对学生接下来的思考做好铺垫。李老师语言简练,没有太多的啰嗦,因为老师有的时候确实并不适合讲太多,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第二环节,李老师给予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阅读材料,然后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赵普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解决措施有哪些?(3)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这三个问题重难点探究到位,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关键是探究完,每个学生“动”起来认真完成这三道题。第三环节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并分析的头头是道,尽管学生的答案不是最标准的,但主动展示锻炼了胆量,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愿意进行理解分析,这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历史科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展示之后还会让其他小组同学对该题目的答案进行一个点评,进行“批改”,实际上这又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又再一次的挖掘孩子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巩固知识,还能发现孩子的知识点有什么遗漏。我们经常苦恼于怎么训练学生回答材料题,其实课堂上的探究学习,不正是对材料题的一种训练吗?
       但利用学案教学上课也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学生必须做好预习,老师课堂要做好整体知识结构的讲解,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不能以老师为主,但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作用。第二,老师要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要注意条理性。第三,学生探究时间要把握好,只能就重难点知识设计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展示,不能过多,否则时间不够,会导致知识点的探究流于形式。第四,老师备课要充分,知识储备要充足,要穿插指导性讲解,否则学生在探究讨论和回答展示时往往会答非所问,或者提出一些异议时无法回答。第五,学生点评环节应该让多点学生参与,让孩子多点“思想碰撞”,这样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了。
             vivijoan李 2019.03.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