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札记:《不完美受害人》高璇任宝茹

(2024-06-20 00:17:57)
标签:

都市

懦弱

分类: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不完美受害人》高璇任宝茹
不完美受害人  高璇 任宝茹 著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3-09-01  品牌方: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语摘
“改变不了世界,至少可以改变你自己”,突破自己的底线,就能发现自己的弹性。
进了审讯室,就没有了身份地位的护体。
处理社会热点案件,掌握两个要点:一是高效侦查、迅速结论;二是警方不要太有存在感,容易引火上身。
拥有财富、权势、地位的成功男性似乎同时拥有风流的特权,道德双标横行无阻。
拿得起,放得下。当然,前提是清楚放下什么,再拿起什么。
成功是推卸家庭责任最名正言顺的挡箭牌。
即便信息对等,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眼里也有不同的样子,“真相”这东西,因为人的认知差异,可能天差地别。
每一种选择引发的处境,都比什么都不做的眼下更艰难。
人生最好的三个词:久别重逢、失而复得、虚惊一场,却没有:和好如初。只因和好容易,如初太难。
年轻是最值钱的等价物。
舆论就是漩涡,一旦离开中心,马上就风平浪静了。
一切安排就绪的明天,充满不确定性。
无论处境多么糟糕,自身犯了多大的错,不甩锅他人,不怨天尤人,第一时间直面现实、直面自己,为改善修正争取更多时间和最大空间。
如果你想告诉所有人真相,法律是最好的途径。
你寄希望于法律,但它未必能给你一个你期望的答案。即使法律最终证明不了你心里的真相,也不要怀疑,更不要后悔此刻你站出来、说出来的选择。
掌握权力,即使不用,也能对人产生影响。
我无法判定“客观事实”是什么,作为律师,我只认定证据呈现的“法律事实”。
企业领导人大权独揽,是冠冕,也是紧箍咒,权力不是让你为所欲为,而是让你谨言慎行,不欲凡人之欲,不乐常人之乐。企业领导人不该因为权力在握、卸除常人的枷锁,反而因此失去常人的自由,权力的本质,是责任使命,不是自由放纵。但是每个深谙此道的人,都在真正获得权力后忘乎所以。
沉默并非忍让,嚷嚷出来未必能保全自己。
权力不平等的关系中,弱势方为什么总是无法对强者说“不”?
被害人无法拒绝反抗,不是被有形的力量束缚,而是被困于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权力。
想不通的事儿,从经济的角度看,一秒想通。
真相是什么?即使看到的是同一个物体、同一件事,每个人也会因为各自的立场、观察角度、主观认知的不同,看到不一样的真相。真相有时无限接近统一的社会认知,有时是被漠视否定的孤独存在,但是,数量再多的主观认定,甚至是压倒性的世俗成见,也无法等同于客观存在。
抗争霸凌易,拒绝利诱难。
因为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以为是捷径,但是现实抽醒我,让我看清这是邪路。
一个女性,要走过多少弯路,踩过多少弯路上的荆棘,才肯这样血淋淋地剖开自己、照见自己、坦承自己的一切软弱和贪婪。
任何强权对弱者的剥夺侵害,如果法律不能阻止它们,公序良俗不能限制它们,道德谴责对它们形同虚设,它们就会在每处职场、每个人的生活里肆意横行,变成合理,成为日常。
每个人都需要一场狂欢来确认劫后余生的真实。
没有就定义自己的人生残缺,残缺的从来不是形式,而是内心。
面对咄咄审判、单方结论、自行定义,如果一开口便掉进辩解的陷阱,那不如不开口。
再温柔的强迫,也是强迫!
虽然果有前因,然而这个果一摆到公众眼前,谁还会听是什么因造成了这个果呢?
当你成为一个现实的强者,社会更关注的不是你能操控他人,而是能控制自己。
貌似躲避了伤害,但它是妥协,不是反抗。
伤害你的人只能在过去伤害你,一直伤害你的,是自我厌恶,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才能摆脱它。
这个世界完美无缺吗?完美无缺的人类存在吗?既然我们承认不存在完美世界和完美人类,我们凭什么要求受害人在被侵犯时保持道德品行的完美无瑕呢?一旦受害人的道德品行存在瑕疵,我们就认定是这些瑕疵招致了侵害;反之,如果没有这些瑕疵,她就能避免被侵害吗?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要求受害人解释自己为什么受害,对加害者为何加害却少有人质问。应该被审视、被谴责的,永远是加害者,而不是受害人。
如果我们视一个受害人因其道德不完美就无法获得合法补偿为合情合理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还剩下多少能获得百分之百同情的“完美受害人”?是不是每个受害人都要先经受一轮人格和道德法庭的审判,被宣判为完美人格后,才有资格走上法庭、陈述她受到的伤害、指控伤害她的犯罪嫌疑人呢?
我们怕什么?我们怕掌握权力的人,怕他手中掌握的权力。我们恐惧,因为拒绝就会失去得到的便利、利益和机遇,得到与之相反的恶意报复和更大的伤害。
对于权势的崇拜,在我们的意识里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每个人都想攀附权力、得到利益,又怕得罪权力、招致伤害。因此,当掌权者粗暴地违背我们的意愿时,我们常常惯性地选择屈从,畏惧反抗。
有过的那点儿软弱,难以理解吗?一点儿也不!因为,我们和她一样,不够强大,所以畏惧;因为畏惧,所以懦弱;因为懦弱,所以屈从。
我们与之斗争的,不是权力,而是我们心底的软弱,是还未遭遇掌权者的碾压就选择屈膝下跪的懦弱。
当了解她在怕什么,当她树立起一种凭借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不需要以被伤害换取成功的强大自信后,她就能够在任何时候对侵害勇敢地说“不!”

(2024年6月17日始阅于微信读书APP,2024年6月20日阅毕,用时11小时49分钟)
注:本书有同名电视连续剧。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