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三次集体备课

分类: 校本培训 |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语文组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董璋璋 |
|
活动时间 |
12月04日 |
活动地点 |
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集体备课 |
主 讲 人 |
陈慧凯 |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1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主讲人:陈慧凯老师介绍自己的课程学习环节设计 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激趣:同学们,“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 揭题: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读一本怎么读也读不完的大书。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 教学生字“读”:课题中的“读”是本课要求掌握写的第一个生字,它是左右结构,读书读书都要用嘴巴来读,所有读的左边是一个言字庞,书写时左窄右宽。现在请同学们请同学们翻到书本P91页,拿起笔在课题旁边写两个“读”字。(学生写字时,板书剩余的课题)写字的时候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齐读课题。同学们写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请大家放下笔,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质疑: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的?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思考,那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带着心中的这些疑惑,让我们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学习活动一:进入学习活动活动一,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二、想一想,课题中“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现在开始。 字词: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相信接下来的字词闯关肯定难不倒你们。 (1)麻雀、老鹰、蚂蚁、棕榈 第一关是一组关于动植物名称的词语,哪位同学愿意挑战。 字正腔圆。你们知道棕榈树长什么样子吗?(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棕榈树,远看就像一把大伞树立在那儿,树干笔直笔直的。再走近仔细瞧一瞧它的叶子,看着像什么?(预设:像扇子或回答蒲扇)(出示图片)没错,层层叠叠的叶子就像是蒲扇似的。 (2)春笋、几寸、敬佩、一副 这第二关的词语,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读得可真好,先别急着坐下,老师还想要考考你, 这两张图片分别是笋和寸的古体字,你可以从它们的样子出发,来选一选。 说说理由。(出示ppt答案,连线)你选正确了。 笋:瞧,上面这两棵像竹子一样的,就是笋的竹字头了。 寸:那这张图片,你觉得这像什么形状呢?——手。在手的下面加一横,表示由手掌后退一点,这个位置我们摸一摸,是不是有脉搏跳动的感觉,这就是“寸口”的位置,而手掌下面到寸口,刚好是一寸,大约3厘米。 寸字也是本课要求掌握写的生字。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生字。“寸”是一个独体字,只有3笔。横笔位于横中线上方,左低右高。竖勾在竖中线右侧起笔,收笔时过竖中线。点在左半格的横中线下侧。(边写边说) 同学们不仅会选,还会写了。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第三关是一组选词填空,左边巾字旁的“幅”是二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过的,右边力刀旁的副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那谁来选一选? 学生选。 这两个字非常相像。是一对形近字。“幅”作量词时,主要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副”作量词时,主要用于成套的东西,面部表情、人的样子、嗓音等。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组。 小结:同学们可真是闯关小能手,一起再来读读这两组词语。(齐读所有词语)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过渡:(出示学习活动一的ppt,并标红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字词闯关已经顺利通过了,还记得学习活动一里的问题吗?“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句子(最后一个自然段):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老师把这段话请到了大屏幕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是的,读不完的大书就是指“大自然”(板贴),再读这句话。 精读课文,品读语言 导入过渡:大自然确实是充满了无尽的乐趣,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林间长的,水里游的。到底大自然藏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进入学习活动二,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边读边圈画出来。 板贴:小麻雀、老鹰、蚂蚁、果树、花草、竹子、棕榈、小鱼。 2.分类:看着板书,这些都是动物(学生答)板贴动物、植物。 3.过渡:作者把好多动物都藏在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二自然段,整体感知齐读。 (2)变一变:瞧,老师把这段话变一变,说说你的发现。 引导:前面蓝色部分是描写动物的样子特点,后面红色部分是描写给人带来的感觉。 对读。多有趣的发现呀。我们也用有趣的方式来读一读,请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 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这段话,老师读前半部分,同学们读后半部分。 再变。读着读着,老师又想给它变变身了。你们瞧。(圈出:叫人、给人以、真叫人)作者在写感受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富有变化的语言,读起来就会特别生动。(板贴生动语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学习活动三: (1)过渡:那在第二自然段中,哪种动物的描写让你觉得是最生动的呢?进入学习活动三。 (2)学习活动三:(出示ppt)反复诵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觉得哪种动物的描写最生动,圈画相关词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预设1.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快。 指名读。(你觉得小麻雀的描写最生动,那请你先来读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哪里让你觉得它写的特别生动呢?找到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同学们把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圈出来。 引导:作者用上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两个AABB式的叠词,多么活泼有趣,仿佛让我们看见了一群可爱的小麻雀,原来叠词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让语言变得更生动呀!(板贴:叠词) 想象:小麻雀叽叽喳喳会在说些什么呢? 小结:多欢快的小麻雀、多么有趣好玩的小麻雀呀!可见作者的语言多生动啊。 齐读 小结:刚刚,我们通过找句子、圈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到小麻雀的好玩有趣。同学们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分享你觉得最生动的地方。 预设2.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指名读。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语呢? 圈出了“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勇猛的老鹰。 老师也带来了一只雄健勇猛的老鹰,一起看一段微课小视频。一边播放一边解释:(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引导学生说出四个动作词)此时的老鹰正在高空盘旋着,寻找着猎物,突然老鹰发现猎物,于是就展翅滑翔、猛扑而下,瞬间就抓住了一条小鱼。 小结:作者用上“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这三个动作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只雄健勇猛的老鹰。这样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了。 齐读 预设3: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指名读。 作者把蚂蚁搬家比作了两军对垒,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蚂蚁搬家时的样子。 同学们,平时你们看电视时见过两军对垒时的场景吗?(出示图片,两军对垒)此时正是两军对垒时的场景,这样的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英勇、勇猛、气势逼人。这样整齐的队列井然有序,蓄势待发的将士们充满了斗志。而作者却把小小的蚂蚁比作了这些勇猛的将士们,多好玩有趣呀! 小结:作者善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会让语言读起来变得特别的生动。(板贴:善用修辞)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蚂蚁的句子) 小练笔:作者用上AABB式的叠词、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还善用了修辞手法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请同学们也学一学作者的写法,在学习单上选择一种动物来写一写。 请学生分享。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大自然确实是藏着无尽的乐趣,用上我们生动的语言,就更加好玩了。 再读最后一段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看到了这些好玩的东西,也通过摘抄句子、圈画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品读了作者生动的语言,学习到巧用叠词、四字词语、善用修辞这些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那在这本看不完的画册、读不完的大书中,还藏着什么其他好玩的东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徐恩贤: 1.第二次上课内容过多过细,需要进行调整。 2.生动的语言还没有深入学习,要采用多种形式来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陈燕舞: 1.三年级课堂的趣味性还没有体现,朗读指导也要带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读。 建议: 1.第二次上课内容过多过细,需要进行调整。 2.生动的语言还没有深入学习,要采用多种形式来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3.朗读指导也要带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读。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1.第二次上课内容过多过细,需要进行调整。 2.生动的语言还没有深入学习,要采用多种形式来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3.朗读指导也要带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读。 针对语文组老师提出的教学建议,调整教学设计,深化细节 |
|||
过程确认 |
|
|||
|
|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前表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