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彦皓(可信财商):职业选择首先做自己擅长、喜欢,且逆人性的事
职业选择首先做自己擅长、喜欢,且逆人性的事
文\丁彦皓-可信财商、珂芯资产
一、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然后基于战略认知,长期进行逆人性的迭代
师姐指定了一个直播的话题,大致是疫情之后,企业如何生存?我觉得很难说,主要是我的公司就是在疫情前被弄死的,现在属于疗伤期,哪有失败者去给别人灌输成功学的。但是师姐已经提出要求,怎么都得搞个结果出来,这是底线。其实,我们读过博士的人都有一个能力,即随便扔个话题,哪怕之前一概不知,几天之后就能够弄出一个长篇大论,很复杂,逻辑严密,甚至很多时候让人潜意识认为很有道理,其实纯属胡扯,哈。但是,最近几年我面临35岁职场困境,也做过很多年公司,面试过很多人。另外主要是年龄大了,对很多事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自然对职业规划多少有点思考。
最近几年,年龄大了,开始自我反思,我觉得我这一生最大的庆幸就是开悟的比较早,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经过长期的修正,最终做了自己比较擅长,且喜欢的事,这为我后来的人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天都在享受。所有人的命运都搅在时代的大潮中,很难独善其身,要想活得好,只能顺势而为。尤其我们85后这代人一出生就赶上了国家发展最快的几十年,全是机遇,稍微努力都会成为人生的赢家,所有的人都是这个时代大潮的获益者,只是获益多少罢了。多年后,我再反思时,就是觉得在每个关键点上,做了符合时代趋势的事。
在我看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也可以大到无法逾越,而最大的差距就是战略认知与逆人性的长期迭代。聪明的人会提前设定好战略,然后持续迭代,而资质平庸之人只能随波逐流,甚至刻意逃避困难,最后任由命运摆布。我是读高中时才去的县城,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农村混的,其实,当时我们面临最大的困境不是条件的艰苦,而是战略的无知,所有的人都以自己出生的高度来运作人生,最后几乎全部沦为父辈那样的人,即一个普普通通的西北农民。不多几个上大学的,要么开悟的比较早,要么就是家庭整体认知较高,能够战略引领。
二、任何人要想在职场混的过得去的第一条就是首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到底擅长与喜欢做什么,这个直接决定职业的最终成就
我读过12家学校,同学遍布各领域,最后混到顶级的那几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两条,即
1.
2.
其实,一般人到一定的年纪看别人都很清晰,但是看自己就极其模糊,尤其叠加外部的不确定性与困难的掣肘,极易随波逐流,最后一事无成。但是“模糊”本就是战略的基本属性,而迭代与修正是让战略由模糊到清晰的关键一环,所以现在有人再和我说起自己的想法时,我通常的回复就是“先干起来再说”。我从小就非常清楚,我不适合做公务员,没那个情商,再说我根本没有服务别人的意识,尤其还喜欢物质享受,我对打打杀杀真不感兴趣,也不适合上军校,所以我这一生就没在公务员和军校上花费过一分钟的时间。
现在再想想我这个人就两个长项,即
1.
2.
2002年,我决定运动,结果坚持了20年,2005年起就开始写文章,结果坚持了17年,直到现在。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的关键是本能的喜欢,人只有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时会极其享受,才能够坚持到底,且根本不需要休息,最终全身心做到极致。如果本能就极其反感的事,我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了。所以很多人人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在恰当的年龄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与擅长什么,最后人生过的很憋屈,痛苦感十足。金字塔绝对不是在皮鞭下建成的,人只有在愉悦的情况下效率才会更高。
在职业选择上依然如此,任何人要想在职场混的过得去的第一条就是首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到底擅长与喜欢做什么,这个直接决定职业的最终成就。而非基于外界的因素而擅自改变。但事实很多成功者就是运气好,糊里糊涂的进入到了自己擅长,且喜欢的行业中,最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果一个人在35岁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擅长,且喜欢什么,大概率人生已经打折了。公司在评估高管或核心岗位的任命时,双方愿景一致与前期积淀是关键指标之一。
三、当前的职场是个个性化与精英化共同主导的时代,聪明的人必然都是拥抱,且接纳新事物的人
随着产业升级,当前的职场是个个性化与精英化共同主导的时代,任何人想在职场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必须拒绝靠卖时间为生的低水平重复,而是成为极具个性的行业翘首。行业精英是相互对比的结果,而差距就是经过长期逆人性的迭代升级,绝对不是偶然的,能够随便做成的事绝对没有附加值。这也是很多公司任命核心岗位时首先考虑名校硕士及以上,深耕行业多年,且取得一定成就的候选人。在当前的竞争压力之下,一旦任何一步没赶上,后面必须加倍付出。
但是这并不是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事实最大的行业红利都潜藏在新兴领域,聪明的人必然都是拥抱,且接纳新事物的人。比时代快半拍人的命运绝对不会太差,2016年我有个同事谈到,“十个SB,五个在抖音,五个在快手”,我当时觉得太他娘的有道理了,结果后来事实证明我们两个才是最大的SB,差点错过一个时代。能够即时拥抱新兴领域的人都有三个特点,即
1.
2.
3.
投资和创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其他的人注定就是个被收割的韭菜,主要是这两个行业都极其逆人性,这个多少需要点天赋,有一种人本能就对投资与创业中负面反馈比较接纳。即自己的股票在跌,而别人的股票在涨以及股价大幅下跌或长期横盘震荡,毫无感觉,既定预判不动摇,这点需要认知决定的本能克制,极其逆人性。如果一个人对股价波动极其敏感,稍有不利于自己的波动就大呼小叫的,这类人最终必然会被出局。
四、在职场上一定绝对不能触碰原则性的问题
学习、升级与转型需要极大的付出,且很难短期见结果,但是职场的博弈却是个综合实力的较量,持续付出是必然流程。事实太多的人只想要结果,根本不愿意付出,每天从事一些能够轻易“应付了事”的事,最后必然混的不伦不类的。其实最容易将竞争对手拉开的都是那些需要每天煎熬,貌似看不到结果,但却持续升级的事,诸如写公众号。每天都需要花费时间,但是根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能获得什么好处,很多人自然会中途放弃,最终坚持下来的都成了王者。
在职场上一定绝对不能触碰原则性的问题,务必要确保走的端,行的正,一旦有了职业污点,职业生涯必然永久性的打折。我曾经有个合伙人,这个人就是不走正道,时不时蹦出一个小聪明,在我们合伙期间,偷盖公章,捏造了一份劳动合同和离职协议,每次我们赚到钱分红时,他会刻意在转账记录上写“工资”两个字。他的算计是如果公司做成,他就分红,如果失败,他再补上离职协议的日期,拿着劳动合同、离职协议和银行流水去申请仲裁,最后限高法人代表,从法人代表手里讹点钱。在法律上是天衣无缝,但是错在了江湖道义,哪有认缴注册资本,做失败再去限高法人代表的创业者?
这件事理论上是讹了几万块钱,但是后来他的职业生涯彻底的终结了,没有人敢重用心机如此深的人。这种行为会让人潜意识认为,这个人没有任何的良知,无底线玩弄对他信任的人。其实每个创业者都见过这类人,且受伤颇深,对这类人极其反感。所以我们的选择是他去哪家公司,我们就约哪家公司的老板喝茶,直到他离开上海。人品道德是混迹职场的底限,容不得丝毫的侥幸与玩弄。事实一家公司在任命高管或核心职位的人员时,会将厚道、愿景以及专业三者协同考虑,任何一块不足都无法胜任。
突破35岁职业困境必须具备三条,即
1.
2.
3.
可信财商-所有评论都要对投资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丁彦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