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尾声)
在职被禁最底层,退休得到高赞扬。
群众心中有杆秤,超好口碑在回响。
尾声
我退休以后,发生了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昌黎果研所无论是行政科室的干部、科研领域的科研人员,还是试验场的工人,都对我赞誉有加。一位55后本科生公然宣称我是昌黎果研所全体同志的偶像,他并非空口无凭,列举了很多事实。果研所的同志们也对我给予极高的评价,以下是大家的一些看法。
一、虽然我在涨工资、评职称、分房等重大问题上屡受挫折、始终被卡,却凭借自己的苹果栽培技术知识和手中的笔杆子,发表了160多篇论文和技术性文章,使昌黎果研所的论文分数连续多年都超额完成了农科院的论文指标,省农科院原准备撤销的连年完不成论文指标的昌黎果研所才被保留了下来。我凭借一己之力,使昌黎果研所免于被撤销的灭顶之灾,从而保住了昌黎果研所全体职工的饭碗。
二、我发表的《短枝型苹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苹果花蕾期冻害对坐果率影响及预防》等16篇文章被摘入《中国农业文摘》园艺分册;《红富士苹果低产园改造技术》等14篇文章,收入国内近10部大型科技文献丛书;《苹果短枝型与普通型苹果的生物学差异》等6篇文章被确定为科技兴农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国家级学术研讨会的交流文章。人事科一位女同志曾经说:“杨每宁已经是窗户口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三、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以拼命三郎的姿态完成了许多男同志都无法胜任的繁重工作任务。譬如四次去承德深山区采集200多斤苹果样品,其中有三次是我独自去的。博士后张欣钟同志曾说:这个工作量就是去三个小伙子都不算多;2005年操持图书资料室的外装修;2006年夏和2008年底操持外文资料室的两次搬迁。另外2003年两次较大的手术后尽管每次医生都给开了病假证明,但是两次都提前上班。
四、尽管我直到退休只是中级职称——助理研究员,但是我从1996年以来为本所和外单位的四十多位同志写文章,使他(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评上了高职,至少是副高职。这种成人之美的精神堪称典范。
五、我凭自己的能力入编了《中国百科学者传略》和《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等几十部科技文献辞书,这是昌黎果研所任何科研人员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我在昌黎果研所毫无名气,入不了当权者的法眼,但是在国内园艺界,却已经小有名气了。
六、我不媚上,不走上层路线,心系底层百姓,关心所内困难职工。曾为长江、嫩江洪涝灾区和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且数额较高,每次都和所长平齐,有时甚至超过所长。
以上就是果研所的同志们对我的部分评价。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嘴硬是我的特点,从来不会甜言蜜语与人寒暄,更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在职时,遇到所里的同志们,除非特别熟悉的人,我很少主动打招呼。但是我退休以后,大家却对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老远见到我就打招呼,有时我在前面走,有的同志甚至在后面喊我。
2011年春节期间,我舅舅从北京来昌黎,曾到果研所一位养花的工人家里买花。这位工人不厌其烦地向我舅舅叙说我的种种优点和成绩,还说我退休是昌黎果研所的最大损失。我舅舅回来感慨地说:“果研所的人对每宁的评价极高,人们对她都特别认可!”
我是一个弱女子,既无三头六臂,又无取悦当权者的本领,还不会来事,所以37年来,我一直被禁锢在最底层。听舅舅讲叙了果研所职工对我的高度评价,我的眼睛湿了。都说人走茶凉,没想到我退休后竟然得到了这样超好的口碑。我觉得:37年的时间里,自己所受到的一切磨难、经历的所有坎坷,都随着大家这发自内心的由衷赞许,像雾霭一样消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