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145)
九六屡屡铸辉煌,创收论文响当当。
尽管九六无课题,走出低谷名远扬。
1996年我虽然没课题,却是硕果累累、屡铸辉煌的一年。
第一、在国内苹果市场普遍滑坡的严峻形势下,我通过艰辛的努力和勤奋务实的精神,靠卖花宝圆满完成了创收任务。拜苹果市场不景气所赐,1996年昌黎果研所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同志都没能完成创收任务,而我却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第二、超额完成了论文指标。1996年研究实习员的论文指标是2分,可是我1996年在《山西果树》、《北方园艺》、《西北园艺》等省级果树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技术性文章10篇,获得总分20分,超额10倍完成了论文指标。
第三、1996年,《中国百科学者传略》、《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当代中国科技精英大典》等十几部大型科技文献辞典都入编了我的词条。尽管我在昌黎果研所毫无名气,但是我在中国园艺界,已经小有名气了。正如一位女同志所说:“杨每宁现在已经是窗户口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第四、我近年发表的《短枝型苹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苹果花蕾期冻害对坐果率影响及预防》等多篇文章被摘入《中国农业文摘》园艺分册;《红富士苹果低产园改造技术》等14篇文章,收入国内近10部大型科技文献丛书;《苹果短枝型与普通型苹果的生物学差异》等6篇文章被确定为科技兴农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国家级学术研讨会的交流文章。
尽管1996年我没有课题,但是我已经走出了低谷,实现了我给自己制定的不但要完成创收任务求生存,还要完成论文指数干事业的预期目标。除此以外我还为很多准备评职称的同志撰写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都在《山西果树》、《烟台果树》、《西北园艺》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大家异口同声地称我为成人之美的典范。
昌黎果研所的一位后来调到外县担任科技副县长的55后本科生,曾经感慨地说像杨每宁这样不仅自己优秀还甘于成人之美的同志真是罕见,他说我是是昌黎果研所全体同志的偶像。其实果研所还有两位同志写文章时经常挂别人的名字,目的就是为了挂名的同志能够评上职称。其中一位是中心化验室主任康保致研究员,他在《园艺学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都挂上了中化室的同志们的名字,就是为了让大家以后评职称时有硬件支撑;还有一位是栽培生理室的任新托研究员,他也曾在多篇国家级学报上发表文章挂了其他同志的名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