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凝:我的奋斗之路(112)再赴农科院

(2022-09-27 14:25:53)

我的奋斗之路(112)


职称落网心不甘,海凝再赴农科院。

明知助研无希望,讨回公道是必然。


112、再赴农科院


    我从省农科院回来以后,方知有好几个参加科研工作比我晚、且无成果无论文的人都评上了助研。很多同志都认为果研所的领导欺人太甚,不欺负老实人有罪用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

    我明知道自己是一个弱女子,没有与当权者抗衡的能力,凭我的一己之力根本告不倒这些冒号级别的人,但是人的忍耐是有限的,超过了限度就会爆发,所谓“狗急跳墙”就是这个道理。

    我决定再到省农科院去一趟,即便找不回助研的职称,也要让省农科院的领导们知道:昌黎果研所的领导是怎样制定土政策为本该评上助研的科研人员帮倒忙的。

    我把河北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证书和在《北方园艺》《北京农业》《山西果树》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样刊装进了挎包里,又装上了洗漱用具和几件换洗的衣服,6月15日上午,我坐上304列车,再次奔赴石家庄的省农科院。

    6月1日去省农科院,我和韩子辉是混迹在去省农科院申报课题的大部队中一同前往石家庄的,有热心的课题主持人也就把我们的费用随带着给报销了。这次是我只身前往省农科院,一切费用都无法报销,我不能住省农科院了,晚上只好住到了我二姑家。

    第二天上午,我到省农科院,找到了魏院长和蓝院长,向他们诉说了昌黎果研所1993年职称评定的情况,果研所的领导暗箱操作,对专家评委的打分进行了调整,把我从专家评委排队的第10名排到了第19名......

    魏院长听了很惊讶,他说助理研究员就是一个普通群众性的职称,并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工作满5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评上助研。你参加科研工作17年,又有成果和论文,却连个助研都榜上无名,不知你们昌黎果研所怎么搞得这么复杂?蓝院长也觉得这事太蹊跷,他说别的科研所还没听说有这种情况。

    那天,我听省农科院的一位同志讲述了省植保所1993年评职称的情况。植保所的领导凭科研业绩而不凭学历,把几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同志全部评上了助研,这自然遭到了本科生们的强烈不满。

    对此,所领导说这些同志成年累月在太行山的深山沟里捕捉做标本用的昆虫,非常辛苦,而且成绩卓著,他们科研成果和论文统统都有。如果在职称评定时不考虑他们真是天理难容!植保所领导一碗水端平的态度令我深受感动,而昌黎果研所在职称评定过程中领导一贯都是双重标准!

    第二天,我又同魏院长讲述起昌黎果研所职称评定的双重标准,他听了直摇头叹息。最后,魏院长说:“不管怎么说,你想找回1993年职称评定的名额是没有希望了,已经太晚了,只能等明年了。你有省级科研成果,又发表了这么多文章,明年肯定没问题!”

    下午,省农科院召开全体干部会议,我在会场上把昌黎果研所1993年职称评定中的奇葩现象向与会的同志们简略叙述了一遍。大家都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昌黎果研所的领导怎么会这样?在座的同志们纷纷为我鸣不平!

    没想到傍晚情况就出现了反转,昌黎果研所的领导给农科院的魏院长和蓝院长打电话说我的坏话,魏院长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好像也没有听信昌黎果研所领导对我的诬陷,但是蓝院长听了以后态度明显不同,随后就不再认真倾听我的呼声了,显然他是不想再接触我这个烫手的山芋了。

    我在石家庄一共待了三天,虽然找回1993年助研的职称名额毫无希望,但是我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并得到了农科院全体同志的一致认同,我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6月18日晚上,我乘硬座列车返回了昌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