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六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8-12-31 18:16:26)
分类: “六学课堂”课题研究

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

 

《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六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单位:海门市六匡小学    主持人:徐莉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本课题基于的是海门市局“学程导航·活力课堂”范式及理想课堂的底线要求。在海门地区,每所学校都在研究“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海门市祝禧校长的“文化语文”、吴建英校长的“情意语文”、沈荣校长的“核心教学”、江伟明科长的“情趣教学”等等,尽管课堂的指向不同,但是无不都是立足于“以生为本”。有生命力的课堂,一定是根据学习的课程和过程及规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定是让每个学生带着学习的任务,与教材、同伴、教师和自我进行对话,一定会形成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形态,一定会让课堂不断焕发生命活力,生成多元智慧,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以生为本的教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学在前,教在后,没有学生的学就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教”的基础,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就失去了方向,就谈不上教师的“教”。(2)先学后教才能以学定教,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全面深入调研,跟着“学情”走,并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的学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3)学生学习能力来自于放手,放手的程度决定着教育的高度。(4)课堂上的“教”应该更多地让学生来完成,学生能学,学生能教,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方式也许简单,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阐述自己的理解,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教和学的过程。学生的“教”促进了学生的“学”,他们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仅接受知识,而且表达知识。学与教融为一体,既成就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提升了学习力。

课堂教学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必须走课程改革之路。课堂教学改革要立足常态课、每堂课而不是某一节课,杜绝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老老实实地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学好知识为载体的过程中,把课上深刻,提升学生学习力,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本课题基于的是海门市局“学程导航·活力课堂”范式及理想课堂的底线要求。在海门地区,每所学校都在研究“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海门市祝禧校长的“文化语文”、吴建英校长的“情意语文”、沈荣校长的“核心教学”、江伟明科长的“情趣教学”等等,尽管课堂的指向不同,但是无不都是立足于“以生为本”。有生命力的课堂,一定是根据学习的课程和过程及规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定是让每个学生带着学习的任务,与教材、同伴、教师和自我进行对话,一定会形成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形态,一定会让课堂不断焕发生命活力,生成多元智慧,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学科素养培育:是指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获得学习发展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学习能力。

六学课堂:是本校近年来深入贯彻市局“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模式及理想课堂底线要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基本理念。即:预学,预先学习,做足准备;独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群学,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展学,展示学习,补充交流;拓学,拓展研学,思辨提升;评学,评价反馈,总结收获。

实践研究:是指围绕“六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在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下,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六学课堂”的教学范式,借助多元链接,构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形成适宜学生的学习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借助“六学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六学课堂”的教学范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习得适应发展的必备学习能力,培育学生获得能带得走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校本目标:通过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六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完善并形成“六学课堂”的基本策略和教学范式,促进学校教学品质的提升,为学校“理想课堂”建设助力。

师本目标: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养成关注教学内容,关注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活动,关注学生发展等教学习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现研究者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被研究者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教学品质的提升。

生本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习得适应发展的必备学习能力,培育学生获得能带得走的学科核心素养。

题本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强对“六学课堂”的理解、认同及实践,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同课题的其他研究者提供研究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语文学科以部编版教材为研究内容,选取不同年段、不同文体、不同类型、具有典范性的篇目。数学学科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训练”“计算”“操作实践”等为研究内容,英语学科以阅读教学为研究内容。

2.开展“六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六学课堂”的教学范式,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研究“六学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

3.研究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六学”模式下学习的发展,推进优秀学生深入学习的基本策略。

 

五、课题研究思路、过程及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规划选题。其次,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分工职责,每个年级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第三,设计课题计划、设计步骤的主要组成部分。第四,深入实践研究。第五,总结汇总。

2.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810-20192月):申报课题,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实施阶段(20193-20212月):根据方案以实践为主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教学课例,深入课堂研究,并形成课例文字材料。课堂实践,相互研课,研究得与失。以教学研究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阶段(20213-20216月):进行课题研究反思,以论文、教学案例、课堂设计等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

3.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海门的小学课堂教学变革》、杂志、学校期刊查阅和网络搜索,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力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形成“六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积极探索“六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策略和教学方法指导,逐步建构一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方式,并不断应用于“六学课堂”教学实践,优化“六学课堂”的学习过程。

    个案研究法:在研究和实践中,及时进行反思反馈,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并通过收集整理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提炼总结出“六学课堂”的模式和策略。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在集团内两次举行“六学课堂”专题探讨。

教研活动

2019.4

课题组成员每人发表与课题的论文或随笔一篇。

论文随笔

2021.6

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执教校级公开课

教研活动

2020.11

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进行课例探讨活动

研讨活动

2020.12

每学期一本阶段教案集

教案文本

2021.5

最终成果

(限3项)

结题报告

文本

2021.6

课题组成员课例集

文本专辑

2021.5

课题组成员论文集

文本专辑

2021.5

七、研究的保障

1.研究人员精干

本课题由校长主持,核心组成员由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总辅导员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他们都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发表或获奖论文几十篇,其中有海门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市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海门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他们朝气蓬勃,工作责任心强,都是活跃在一线的优秀老师。多数老师曾参与南通市级课题、海门市课题的研究,具备一定的研究经验,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及实践能力,肯苦肯干,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多人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好成绩,受到市政府的嘉奖,完全有能力完成该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

2.研究基础厚实

本课题具有强有力的研究基础。“六学课堂”是结合“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教学范式和理想课堂的要求,在学校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本课题都是战斗在一线的青年教师,他们参与过学校的课程改革,在从教过程中执教过多节公开课,撰写过大量学科论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极为清晰的了解。

3.组织管理规范

1)硬件保证

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课题,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的展开和推进,学校的目标是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校的教学品质。学校为课题组购买了理论学习书籍,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提供多媒体教室给教师实践研究等等,从硬件后勤保障教师研究。

2)时间保证

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机制,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采用教研活动、课例分析等形式组织研究,并通过沙龙、撰写论文、随笔反馈研究心得。

3)经费保证

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给予全力保障,保证开题论证,阶段性的评估以及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调查实践、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经费的支付。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黄杰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张燕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一级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研究

朱金花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二级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研究

丁美娟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一级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研究

杨海娟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二级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研究

王兰香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一级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研究

郁燕华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二级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研究

袁荷美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二级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研究

倪晓咪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二级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研究

徐敏

海门市六匡小学

中小学二级

信息技术教学

资料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