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课语言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性是指引着我们广大教师备课、上课、评课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高超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既能够客观的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又能够激发执教者教学的兴致,给人以教学智慧的启迪。
一节精品课的产生,不但凝结着执教者的智慧和辛劳,也倾注了指导教师的心血。作为一线教师,以我的角度谈谈我们希望听到的课堂评价语言。
一、评课时抓大放小,忌面面俱到。
次法特别适合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而言。什么是“大”呢?个人理解是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问题而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小”是相对而言,不是重要的、可以忽略的问题。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有限,针对教学内容往往出现重、难点确立不当,教学方法不适,语言不够严谨……等诸多毛病。由于怕教研员挑剔太多,有的只好看现成的教案,然后照背下来,再一一在课堂上表演,成了名符其实的“背课”。我也曾走过这个路子,那时我最希望的就是指导我的教师帮我们分析教材,确定怎么去设计环节,通过什么方法去实现最佳教学目标。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目标不清,方法不当的问题,又促进了我们专业业务的成长。
至于语言表达不到位,导语设计不好,那个地方教学时废话太多等等诸如这样小一点的问题可以少说或不说,不必重点说。否则给人以抓小放大,丢西瓜拣芝麻的感觉,被指导者也有“浑身是缺点,处处是毛病”,的消极心理,对于培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半点好处。
一、 评课时要与执教者充分沟通,交换意见。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听完课,还没有听者与执教者的交流,直接就进入听者先表扬后批评的“单项传导中”。事实上,每一堂课,该讲什么,怎么去讲,教者都是有一定准备的。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有他的一定的道理的,虽然有的是会因教师的经验的不同而造成方法不一或不恰当,但是在评课之前,一定要先听听执教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听听他的道理然后对症下药,再同他一起分析教材,方法是否得当,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自然就会明白了。假使生硬的传导,害得我们教者不听也得听,听了也不明白你说的方法的优点在那里,没有比较和认同,自然效果就差多了。
二、 对以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评课更要精益求精。
工作的时间稍长,对所教内容熟悉,教学也有一定的“路子”,这时作为评课者评课时就要有一定的方法,不能所有环节都加以指导,要针对某一个重点环节加以评价,说出优点和不足,怎样做才能更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指导会更细致,更贴切,也让我们的课更精致,使我们已有一定经验和“路子”的教学更精益求精。
三、 评价语言要艺术化,使听者爱听,听后爱教。
我们的指导老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富有艺术化,有时你指导的很到位,可是我们的教师就是不领情,过后也不按照你说的要求去做,其实有很大一定的原因是因为指导时的语言不够“顺儿”造成的,既能指导到位,又能掌握语言的艺术化也是指导教师的语文素养的体现。能够听到既有高超的导课技巧又有艺术化的评价语言的评课者去评课,是一线教师殷切希望的。
总是还是希望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能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给与指导,就像我们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一样。
我们希望听到的评价
平房区平房镇
工 农 小
学
韩 德 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