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4)天德塘

(2022-03-30 15:56:17)
标签:

岛城里的古迹

天德塘

博山路56号

“新风浴池”

欧陆风情区

分类: 岛城寻踪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4)天德塘

百年中山路留下了太多历史老店的故事,一段顺口溜说出一溜儿的青岛老字号、这个行业绝对的代表、盛极一时的行业龙头,也是显摆个人身份的象征。道是: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

老青岛人把公共浴池叫做澡堂子,如现在的洗浴中心一样,就是个聚众洗澡的地方。但那时候的家里没有浴室,卫生间也少有大都要去上公厕,能够在热气腾腾的地方洗个澡,能在大池子里泡上一个澡,那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临近春节的寒日里。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4)天德塘

以前去澡堂子洗澡、泡澡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文化,如今那些老式澡堂已基本消失。而老青岛要说起洗澡,就离不开岛城最有名的澡堂子天德塘!青岛人管浴池叫“澡堂子”,管沐浴叫“洗澡”,管去海里游泳叫“洗海澡”。老青岛最有名的澡堂子当属“天德塘”!

天德塘在博山路56号,也是里院的一部分,1930年由民族资本家高学志(高五)修建,楼高四层,里面装着在老青岛难得一见的电梯,后又加盖了2层楼。当时,一层是女池子,二楼是男池子,三楼是男房间,四楼是男盆浴,五楼是女盆浴,六楼是旅馆部。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4)天德塘

天德塘大门上的石头门匾“天德塘”三个大字是晚清、民国时候著名的大书法家王垿写的,文革时候用洋灰抹平,刷上油漆,写了“新风浴池”,文革后才把洋灰抠掉,重新露出来石匾。两侧的对联“天德永继,水乐无穷”是1993年由青岛著名的左手书法家王永顺写的。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4)天德塘

青岛著名的十乐坊锅贴铺最初就是开设在天德塘的一楼,许多浴客饿了就会叫上盘三鲜锅贴由伙计送上楼来,后来十乐坊(是与青岛大包、春和楼蒸饺齐名)扩大至博山路35号,成岛城第一品牌。2009年,十乐坊关门停业,它的消失年份与天德塘停业时间巧合。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4)天德塘

1993年到1997年,可以说天德塘还是较为鼎盛。企业更名为青岛天德塘发展有限公司。到了1998年,随着青岛各类洗浴中心的不断开业,以及家庭热水器的普及,天德塘的生意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2001年天德塘实行改制,被一南方人购买改成了洗浴城。2001年到2008年之间,天德塘被易手了两三次, 2010年后彻底停业、闲置。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4)天德塘

现今,经历了九十余载、位于博山路上的天德塘闲置十多年后,已被列入了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房屋征收范围之内。老青岛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德塘已衰败落寞,掩没在岛城中而被逐渐淡忘。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2.02.22.整理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