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2022-03-28 08:39:45)
标签:

岛城里的古迹

游内山灯塔

团岛岬最南端

雾号装置(雾笛)

“海牛”气雾笛

分类: 岛城寻踪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1898年之前,这儿还是个只在退潮时才与海岬有一道沙岗相连的小岛,在小岛隔海相望的北面是团岛岬最南端海拔仅有24米、清军建了海防炮台的游内山。由于扼守胶州湾湾口,团岛海岬距对岸的薛家岛仅三千余米,湾口处不但水流湍急,而且分布着若干暗礁,明清两代的官方文献和世代在胶州湾以渔为生的中国船家,通常称这里为淮子口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觊觎胶州湾已久的德国殖民者早就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在他们获得胶州湾的租借权之后不久,就把修建这座出入港指示灯塔列入了首要的建设项目。德国总督府编纂的胶澳发展备忘录(1898-1899)中写到:计划修建潮连岛导航灯和游内山出入港指示灯,预计后者的灯塔为先建项目,游内山灯塔灯光高出水平零度线35米,其塔身在1898年已经砌筑了一段,灯塔可望在189912月全部完成,灯具及发光设备均从德国运往保护区……”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190011月灯具及相关设施安装完成, 121日灯塔发出了胶澳青岛第一束白亮的光芒,采用电力发出的闪光,天晴时照远可达16海里。这座灯塔的启用,也标志着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在夜间也能安全驶入锚地。建成于190011月的游内山灯塔是一座石砌,逐渐向上收的圆柱形,塔内有楼梯盘旋而上,灯塔的顶部是穹顶式的灯罩,内设以电力发出闪光的弧光灯。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1903年,在由弗里德利希·贝莫和克里格编写的《青岛及其近郊指南》,就描写了如何从市中心前往游内山(Ju Nui San)灯塔的具体路线,坐人力车经过火车站或沿着海岸线西行,经过海军陆战营到台西镇,然后步行便可到达团岛,这是一处眺望山景和城市市容的地方,建于1900年的灯塔装有弧光电灯,通常它的可见距离为16海里……”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灯塔初建成时,采用德国产的气体火焰发光设备。该建筑除作为灯塔外,亦用于记录进出船只数量以及气象、海流等状况,供军方研究参照。日德青岛之战时期,为给设于游内山的炮台腾出射击区,1914913日,德军工兵炸毁并拆除了团岛灯塔及其附属建筑物。今天我们看到的,并且仍在使用的这座灯塔,是日本人在19198月于原址后部重建的,灯光改为两组弧光电力闪光的航标灯光设备和雾号装置(雾笛)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后来,时任税务司的大泷八郎撰写 《胶海关十年贸易报告(1912-1921)》是这样叙述这段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座灯塔由于原有设备全部损毁,不堪修复。所以暂时采用在旗杆顶上安装一支临时灯光的方法,19198月新建一座灯塔,该处装有一盏固定的三级亮度的屈射光线灯,可在15海里外看到灯光。新灯塔的构造全部石砌,是座八角形的建筑,高50英尺,另装有内燃机带动的警报器,它在雾天每隔30秒发出警报哨声3秒钟。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42)游内山灯塔

再后来,灯塔上部换装了被人们俗称为海牛的气雾笛,可向过往的船只发出告知该灯塔的地理坐标以及警报等国际通用的航海笛声信号。但随着GPS、北斗等现代卫星定位导航的应用,海牛的叫声也已逐渐了失去实用价值被掩没在岛城中。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2.02.22.整理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