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R国地
ZR国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12
  • 关注人气:5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2022-03-15 08:35:57)
标签:

岛城里的古迹

沧口路

茂腔戏的发祥地

“马路三怪”

东西快速路三期

分类: 岛城寻踪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据民国十七年《胶澳志》第六卷“新旧路名对照表”记载:德占时期称沧口街。《胶澳商埠警察厅布告》第16号记载:1923年4月17日改称为沧口路,沿用至今。沧口路是一条典型的老城区道路,路两侧是两至三层的居民楼。长约400米,西接中山路,东连李村路,沿途与李村路、易州路、济宁路、芝罘路、潍县路等相交。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沧口路的历史很丰富,沧口路上曾有一家影剧院,原在沧口路22号,是天津一个资本家开办的,与其在天津的影剧院同名,也叫"上平安"。以后改叫国泰电影院,也演过京剧,表演艺术家董芷苓曾在这里演出过。解放后叫大众影剧院、金光剧场,后拆除建为住宅楼。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沧口路是有胶东之花美誉的地方戏茂腔戏的发祥地。茂腔戏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难以统一,初期流传于高密、胶县等地。叫法上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肘鼓子、周姑子、冒轴棍、本肘鼓……,都是民间口语的记录。青岛建市后茂肘鼓进入演出,据说最早在戏院演出是在沧口路上的宝兴里。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1950年青岛市文联安排专人将茂腔艺人组织成了金光茂腔剧团和光明茂腔剧团,这种剧种正式叫做了茂腔,金光茂腔剧团就在沧口路上原上平安影剧院演出(改叫金光剧场)。1958年,金光茂腔剧团下放到胶县,改名为胶县茂腔剧团(现名青岛市茂腔剧团),原址作为青岛市京剧团排演场,后拆除建为住宅楼。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20世纪40年代,《学生周刊》杂志社、《文艺月刊》杂志社、《青岛晚报》社都曾在沧口路上。在近中山路一段,有一家书店叫青年文艺杂志社。当时,青岛有几十家书店,有的经营古籍,有的经营通俗作品,有的是国民党官方书店如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惟独这家书店专营新文学图书、杂志。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沧口路是老青岛一条非常有特色的老路,最值得留恋的是磐沿在这条路上的几条小路和大台阶。从沧口路通向市场三路的大窑沟台阶有三个大台阶,其中有两个大台阶是露天的,而位于易州路头上的大台阶却是从一栋三层居民楼的下方穿过,这是青岛一怪。当年它与波螺油子、观海二路,被称为岛城的马路三怪,在其他城市也很少见。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沧口路与市场三路之间的大楼梯,那就是当年算命和看相的聚集地,这是岛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或许再过去多少年,仍然会在老青岛的茶余饭后中成为话题。沧口路,这条老青岛熟知的老街,印证了城市发展的足迹。老城更新,城市需要发展,但我们应当记住它们曾经的模样。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随着东西快速路三期工程施工,2008年,我们熟悉的沧口路,市场三路、李村路、阳谷路等百年老街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一大批青岛人记忆深处的老房子、老店铺随之消失。20116月,工程整体竣工通车,它在曾经的老路之上横空穿过,那些历史悠久的老街终是面目全非或名存实亡了!

掩没在岛城里的古迹(30)沧口路

这是2009年时老朋友们拍照的照片,斗大的字下面开拆的断墙,有些触目惊心。现在沧口路,连同那些老台阶均已被拆除,永远的被掩没在迅速发展的岛城之中。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2.02.22.整理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