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园石牌坊,坐落于青岛市李沧区大枣园,沿重庆中路往北走到东侧的中南世纪城小区大门,进门30米拐入左手即是。其东望老虎山南接南岭、西近楼山北靠十梅庵。据查,该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1685)年,是清朝康熙爷为表彰三次为官升迁并教子有方的王柱今及其子孙而立,这是目前青岛地区唯一幸存的功德石牌坊。
我们知道古代的君主,宣扬功德或旌表贞节常以建牌坊的形式体现。过去各府州县的牌坊数量都不少,可惜随着历史的变迁,多数都不传于后世。小编在胶东地区游览了不少地方,除了新建的古城建筑外仅见过两个地方有古牌坊,一个是烟台蓬莱的“父子总督”(戚景通、戚继光父子)牌坊,另一个即青岛李沧区大枣园功德牌坊。
大枣园牌坊共有东西两座,两座均坐东面西,同一轴线间距约80米。其形制及大小基本相同,皆为四柱三间全石雕筑,顶部牌楼为斗拱承檐之仿木构型,精雕细刻,气势不凡。东牌坊坊额两面均横刻“龍章三錫”四个楷书大字,下层横额竖刻王柱今的履历。所谓“龍章三錫”,就是“天子三次恩赐”的意思,指王柱今先后三次被加封官职的经历。不过,这些官职都是因为子孙显贵而追封给王柱今的赠官,他并没有实际就任。
据《胶州志》记载,王柱今是明代的廪监生出身,虽然读书能“一目十行”,但他却屡试不第。没有状元师傅,却有状元徒弟。王柱今后来在乡间开馆教学,他门下的弟子反而有很多考取功名,其长子王如辰以及孙子王懿(王如辰之子)先后中了进士。“義方式訓”的牌坊,表彰的就是他教育子孙有方这一点。
大枣园牌坊西牌坊坊额两面均横刻“義方式訓”四个楷书大字,下层横额竖刻王柱今的三个儿子及孙子王懿科举应考的名次。王如辰和王懿父子虽然都是进士,但就仕途和知名度来说,王懿要更胜一筹。他很受康熙皇帝的赏识,曾担任过顺天府尹、大理寺正卿等要职,《清实录》有大量关于他的记载。正因为王如辰、王懿父子的功成名就,朝廷才给予了敕建功德牌坊的恩赐。
据村志和《王氏族谱》载,大枣园村王氏原籍在青州府临朐县,明嘉靖年间先迁至胶州朱阳社落户,而到了万历年间又从胶州迁到了即墨今址。在历史上,这两座牌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现在尚能辨认出后来修补的痕迹。不过,总体来说,两座牌坊保存得还算完好。
大枣园功德牌坊因其历史价值,已被列为山东省级文保单位。随着大枣园旧村改造完成,社区居民已经全部搬入新盖的现代化摩天楼座,两座功德碑牌坊已经被掩没在岛城里。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2.01.08.整理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