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海虹口-提篮桥监狱(外观)

标签:
转载 |
分类: 江山多娇 |
提篮桥监狱位于上海虹口区长阳路147号(原华德路117号),历史上因建筑精良、规模宏大,曾号称“远东第一监狱”,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提篮桥监狱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建成启用。1895年,上海公共租界内各巡捕房监舍老旧、拥挤不堪,管理者急需一座符合西方监狱管理标准、拥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式监狱。为此工部局购买22亩土地,由英国驻新加坡工程处设计,于1901年在今保定路、长阳路、舟山路、昆明路内地块破土动工。2013年5月,提篮桥监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提篮桥监狱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是一处由10余幢楼房组成的建筑群。起初仅有两幢四层建筑,按美国监狱样式设计,每层60间,背靠背排列,共囚室480间,以及炊场、办公楼、医务所等。1916年起,陆续扩建,至三十年代初又拆除部分初始建筑,进行了重建,直到1935年时形成如今规模,占地60余亩,拥有10幢4-6层监楼,近4000间囚室,以及工场、医院、炊场、办公楼等附属建筑。其内犯人收押数量最多时可达8000多人,除普通监室外,另建有“橡皮监”(防暴监房)、“风波亭”(禁闭室)、“室内刑场”(绞刑房)和室外刑场等特种设施,四周环绕5米多高的围墙。
提篮桥监狱竣工后初名“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民间俗称“提篮桥监狱”“华德路监狱”“外国牢监”和“西牢”等。1942年改名为“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华德路刑务所”。1943年8月,汪伪政府接管,改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仍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监狱,始称“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1951年8月划归上海市公安局领导,改名为“上海市监狱”。1983年7月起划归司法系统领导,1995年6月改名为“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抗战胜利后,提篮桥监狱先后关押过数百名日本战犯。历史上也曾囚禁过不少中国近、现代著名人物。
提篮桥监狱作为近代中国一座西洋式的“外国监狱”,基本上还保持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貌,大量的影视剧作均在此取景。